醫療常識★人在臨終前會有哪些徵兆?8種現象出現時,請珍惜最後的相處時光|每日健康 Health

人在臨終前會有哪些徵兆?8種現象出現時,請珍惜最後的相處時光|每日健康 Health

(親人即將離開世界之前會出現哪些徵兆?研究臨床照顧的專欄作家寫出最常見的8種臨終現象)

生死無常,但是送他們走向生命的終點,卻是每位家人和親人不得不面對的景象。在人生最終的安寧時刻,是否有哪些徵兆可能意味著親人即將離開?根據國際醫療機構《Caring》的報導,長期關注阿茲海默症及臨終照護的女性專欄作家 Paula Spencer Scott,特別撰文指出,親人在即將離開世間時可能出現的臨床徵兆。

 

1.食慾不振

臨終之前由於身體已無法消耗能量,親人可能會拒絕吃飯、飲水,連最喜歡的食物也不再有吸引力,難消化的肉類也會引起不適症狀。

 

照護方式:不必勉強無法吞嚥的親人進食,用簡單的棉花棒沾溼嘴唇,以及適量攝取流質食物即可。

 

 

2.長時熟睡

新陳代謝減慢和脫水,會讓親人陷入長時間的昏睡之中,也很難從睡眠中醒來,對於環境的意識也逐漸模糊。

 

照護方式:雖然親人臨終前多以昏睡,但聽覺與感覺並未完全消失,以簡單的觸摸互動、輕聲耳語即可。

 

 

3.意識不清

親人臨終前的意識狀態往往會變得與正常人不同,包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無法對身邊人的言語做出回應,也可能會說出一些時序混亂、無意義的話語。同時也會表現出不安與恐慌。

 

照護方式:保持冷靜和親人輕聲說話,並在接近病人時坦述自己的身份。

 

 

4.呼吸困難

臨終前的親人會出現名為「潮式呼吸」的症狀,在高聲的深吸氣後呼吸暫停,大多是由於氣管中的分泌物過多所導致。

 

照護方式:將枕頭墊在親人的背部,幫助其呼吸順暢,如果有痰則盡量鼓勵親人自然咳出或流出。

 

 

5.排尿變化

因為飲食量的下降,親人排尿量會明顯變少,血壓也會跟著降低,這其實是身體協助腎臟減少能源消耗的緣故。這時親人所排出的尿液多會呈現棕色、紅色或茶色。

 

照護方式:詢問醫護人員是否需要為病人加裝導尿管,生命的最後數小時內腎功能的衰竭可能會導致血液中毒素增加,引發親人昏迷。

 

 

6.腳踝腫脹

由於腎臟處理體液的功能被破壞,臨終前的病人大多會在血液末稍循環處處現水腫,特別是腳踝、小腿、手部、臉部出現腫脹現象。

 

照護方式:這種腫脹是生命機體下降的自然現象,通常不需要特別的治療。

 

7.手指冰冷

在臨終前的幾小時內,血液循環內縮至重要器官周圍,易出現四肢變得特別冰冷,指甲也會呈現藍色或白色。

 

 

8.靜脈血管紋路

血液環下降也會引起皮膚表面蒼白,並且浮現紫色或藍色的斑駁血管(類似靜脈曲張,通常會在腳底處最先發現這種現象。

 

 

 

參考資料:《caring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什麼是食物中毒?當食物發生食物變質腐敗,有的時候外觀看起來或是嘗起來無異狀,但其實裡面可能早就細菌滿滿了。腹瀉、嘔吐、腹痛……食物中毒已找上你! 食物中毒最常見症狀 食物中毒的症狀可能從輕度到非常嚴重,依據吞下不同的細菌,症狀可能有所不同,一般食物中毒的最常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透露正針對緊接著要舉辦的跨年等大型活動研議防疫新措施,比起去年,相關管制「只會鬆不會緊」,外界關注是否會徹底取消人數限制?自主健康管理者能不能參加?而方案已經定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下午證實明天將由陳時中親自宣布。 陳時...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5)日下午公布最新統計,COVID-19疫苗第2劑涵蓋率已經突破5成,他樂觀表示,12月中應可以達到6成目標。另一方面,指揮中心第14期首度開放AZ混打mRNA疫苗(莫德納、BNT),選擇混打莫德納的人數11萬4838人遠...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擔憂心肌炎副作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全面暫緩國內12到17歲青少年的BNT疫苗校園接種和預約,不過,真想打的人,還是可以去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5)日表示,若屬於高風險族群、有特殊需求、有強烈意願要打的三類人,在家長充分瞭解第二劑風險之下,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