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今新增本土127例再添20例死亡 陳時中盼下週開始病死數減少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12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7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20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27例本土病例,為60例男性、6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3日至6月18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81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30例,桃園市8例,新竹縣3例,新竹市、基隆市各2例,臺中市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16例中,12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0例死亡個案,為男性10位、女性10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12日,確診日介於5月20日至6月17日,死亡日介於6月10日至6月16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17日累計公布12,385位確診個案中,已有7,189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58%。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為本國籍10多歲男性,5月25日曾於印度確診,6月5日自印度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證明,入境時採檢陰性,後至檢疫所集中檢疫,6月18日檢疫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7)。個案檢疫期間並無症狀,亦無接觸他人,故無框列接觸者。

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累計1,044,21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28,898例排除),其中13,896例確診,分別為1,163例境外移入,12,68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新增3例空號(案6822、案13764、案13800),累計98例移除為空號。自2020年起累計53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3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65例、臺北市215例、基隆市17例、桃園市15例、彰化縣8例、臺中市4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7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浪浪變校犬/校園找回人與動物原有溫度 全國校犬比賽獲獎名單公佈

名人、政治人物防疫捐贈一波波 陳致中贈防護面罩並籲一起發揮力量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40歲應該還是「一尾活龍」,不過由於工作忙碌、壓力大,如果疏於保養,恐有提前老化之虞,醫師建議,多吃黑豆、黃豆、牛腱、秋刀魚等食物,可避免體力衰退,還有抗衰老的效果,大家趕快試試看。根據一項調查發現,40歲之後,人體的肌肉質量逐年下降,導致體力衰退,器官功能也漸走下坡,醫師建議,多...

閱讀詳情 »

隨著清明節的臨近,一條題為《比毒蛇還毒,清明節後千萬別喝這個!》的微信和微博在很多網友之間傳播。很多喜歡吃甘蔗和和甘蔗汁的網友更是驚訝和疑惑,甘蔗為什麼清明時候不能吃呢?記者請教了南京的醫生。 網傳清明節後千萬別喝甘蔗汁 這條名為《比毒蛇還毒,清明節後千萬別喝這個!》的文章中寫,「甘蔗營養價值高,...

閱讀詳情 »

罹患子宮肌瘤的婦女,近年來有增多的趨勢。為什麼會這樣呢?跟生活及飲食改變似乎脫不了干係,重點是,怎麼避免才好?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病例,近年來有增多趨勢。造成此類體質的原因,主要與個人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雖然子宮肌瘤爲良性腫瘤,大多數症狀不明顯,但如未及時發現,會危及身體多個器官,...

閱讀詳情 »

周遭的姊姊妹妹們好多人都有子宮肌瘤喔!平常飲食吃什麼可以遠離罹患風險?知名中醫師吳明珠建議攝取4種食物,婦女同胞們一定要知道!《4種食物幫助代謝荷爾蒙》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以下4種食物可幫助代謝荷爾蒙,建議適量選用: ★蒜頭 蒜頭中所含有的蒜素和礦物質硒,能協助肝臟排除、代謝重金屬及有害物質。 ★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