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他不菸不酒竟罹胰臟癌 連醫師都驚訝

他不菸不酒竟罹胰臟癌 連醫師都驚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55歲的林先生,身為公司負責人,平時不菸不酒,生活作息規律,20年來身體檢查都正常,連醫師都覺得你怎麼會得胰臟癌。5年前,林先生開始覺得睡覺時肚子痛,且一路痛到背,原以為只是吃太撐胃不舒服而不以為意,直到就醫時,還曾被誤診為腸躁症,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罹患胰臟癌。

不過,幸運的是林先生發現得早,及時以手術成功切除癌細胞,持續接受醫院針劑化療,但經過追蹤發現癌細胞復發,有轉移至肺部的現象。接受化療期間,必須每週到醫院報到,不僅導致情緒壓力大,還要頻繁進出醫院,因此,在生活品質的考量下,林先生與太太選擇自費使用口服化療藥物,至今進入第5個月,目前為止病情控制穩定,甚至還能出國參加兒子畢業典禮。

症狀不易察覺 以致發生率等同於死亡率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楊士弘醫師表示,胰臟癌是惡性腫瘤中,最具侵襲性的一種,也因為胰臟位處臟器深處,胰臟癌早期發生時臨床症狀不易察覺,不僅如此,就連發病的主因到現在也查不出原因,唯一只知道有抽菸、喝酒、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是高危險群。然而,正因為它不易察覺,所以,有高達6成患者確診時已出現轉移,據統計指出,晚期胰臟癌平均存活期為4.5個月,僅約2成患者可存活超過一年,五年存活期僅2%,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

此外,楊士弘醫師表示,雖然胰臟癌早期不易察覺,但仍可透過不明原因的腹痛、體重下降、黃疸來提高警覺,像是腹痛來說不管是醫師或是民眾,通常都會判定是腸胃道不適,所以,會藉由胃藥等來緩解不適,但提醒民眾若都查不出病因,且持續發生腹痛現象時,這有可能是警覺之一,另外,醫師也表示有7~8成的糖尿病民眾也會併發胰臟癌。

口服化療取代傳統針劑 減輕壓力提高生活品質

過去胰臟癌的治療,主要以針劑化療為主,但對於接受治療的民眾而言,每周就必須要有一天耗在醫院裡接受治療,長時間下來不僅會增加心理壓力,還會花很多時間在醫院裡頭,對此,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趙毅醫師表示,在臨床實驗中發現,傳統針劑化療與口服化療相比,無論在整體存活期或是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兩者效果相當。

口服化療基本上與針劑化療效果、存活率等是一樣的,只是,在傳統針劑上民眾須備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及需耗時在醫院裡頭,而口服化療則只需要每天服用藥物即可,除此之外,健保局從6月起將針對局部晚期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性胰臟癌病人,健保給付使用口服化療,提供患者另一個治療選項,不會再讓病情影響生活品質,也能變得方便。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只要稍微跌倒就可能因骨質疏鬆而骨折!現年67歲、曾為我國在亞運奪下女子400公尺接力銀牌的國手黃碧雲,不慎滑倒後因骨質疏鬆導致脊椎骨折,傷勢嚴重,一般而言,運動員較不會發生骨鬆,醫師表示,即便是體育選手都不能忽略骨鬆,一般人更要定期注意自己的骨質密度。 女性65歲、...

閱讀詳情 »

恬妞愛拍戲,身強體壯時不會想退休,她不諱言現在多拍一點戲,也是為未來存下更豪華一點生活的本錢。 要退休或變老,恬妞的想法是:「一定要把自己安排好,絕不拖累孩子。」愛家人就是把自己過得好,怎樣才算過得好?恬妞說要適合自己,她覺得這輩子做最對的一件事,就是不勉強自己。 「人嘛,不能老是道聽塗說,別人說...

閱讀詳情 »

臺灣逐漸步入高齡社會,各種銀髮需求與社會問題也應運而生,其中最需要關注的就是「失智症」。大家可能會想問,是否有保險能夠保障到失智症的狀況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進一步認識失智症。 失智症是什麼?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主因是腦細胞退化,造成記憶力及其它神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年關將近,若不想讓大魚大肉破壞身體平衡,又想滿足口腹之慾,怎麼吃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過年」飲食,最容易忽略主食類與蔬果類的攝取,一段假期下來,常使體重、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失衡,就讓營養師來教你健康吃、輕鬆過好年。 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4.1% 斗六成大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