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代謝症候群現代病 少動多吃者危險

代謝症候群現代病 少動多吃者危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的生活特徵都是忙碌、壓力大、少動、多吃,因此產生「代謝症候群」這個問題。代謝症候群是個常見的病態現象,不是一個特定的疾病,它是指腹部肥胖、血壓、血脂、血糖異常的統稱,是健康的危險訊號,若代謝症候群合併肥胖的患者,罹患糖尿病的機會將是一般人的7倍。

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游慧宜表示,曾有一位45歲的婦人,就是典型的「代謝症候群」,本身是上班族,平常愛吃又不愛動,除了肥胖之外,血糖也居高不下,檢測糖化血色素竟高達12%,才診斷出她患有糖尿病。不過,因婦人並未感到身體不舒服,就醫態度不積極,也無法自我控制飲食,甚至常常忘記吃藥。游慧宜醫師說明,此現象也是多數國內糖尿病患者的通病,身體沒感覺並不代表疾病不嚴重,往往等到併發症發生已為時已晚。

游慧宜醫師進一步說明,之後建議上述婦人採取針劑治療,沒想到因藥物的治療機轉,患者血糖值穩定,更順帶減輕體重。由於體重減輕緣故,婦人的就醫態度從無所謂轉為積極用藥,調整生活方式並搭配運動,半年後,糖化血色素順利下降至8%,體重減輕4公斤,患者疾病獲得有效控制、體態改善,生活品質提升,心情十分愉快。

糖尿病患者常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問題,游慧宜解釋,上述婦人所接受的治療方式屬一天一針GLP-1注射劑,是可以控制血糖、還能穩定控制體重的藥物;可以透過中樞神經抑制食慾,讓患者感到飽足感,還可以延緩胃排空時間,因此大多數患者使用後體重能獲得減輕的效果,但醫師提醒,少數患者初期還是會有噁心、嘔吐的副作用。

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近年醫學及藥物已經比之前更有效、安全,不要排斥治療並遵從醫師建議,除穩定控制血糖外,血壓及血脂也必須定期監控,除此之外,患者飲食須儘量定時且定量、每天維持運動至少30分鐘,例如快步走、有氧運動及肌力運動等中強度運動,皆對身體健康有益。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73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花蓮慈濟醫院邀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資深研究員暨臺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創辦人兼理事長陳哲宏博士,分享「戒酒與食道癌防治」,並呼籲國人重視酒精不耐症與食道癌、口腔癌息息相關。重度飲酒者 食道癌風險高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嘔吐、宿醉等症狀為「酒精不耐症」。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際研究報告指出,中風病人得到中風後失智症(post-stroke dementia, PSD)的機會約30%。首次發生中風的病患,在一年內發生失智症的比率為7.4% ,而復發性中風後失智症的發生率則高達41.3%,目前仍沒有有效的生物標記,足以觀察並確認罹患中風後失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多半人以為心律不整只會影響到心臟,其實其他器官也會跟著受影響,因此若發現有心律不整的現象時,請不要輕忽。 1.腦部血液循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碩儒說,根據臨床實驗的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對腦部血液循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腦部血液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