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低溫來襲 注意適度通風、年長避晨運

低溫來襲 注意適度通風 年長避晨運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指出,22至23日北部、宜蘭及中南部山區低溫來襲,提醒民眾留意室內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國民健康署也提醒,天氣最冷的清早不宜外出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

戶外活動別受寒 頭頸四肢重保暖

國建署慢性疾病防治組蔡維誼研究員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年長長輩,不適合在天氣最冷的清早外出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採買年貨時,同時也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除了手套、襪子及保暖衣物之外,帽子和圍巾是保暖兩大必備品,如有天冷及風雨狀況,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之外套,儘可能選擇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並建議結伴同行,相互照應。

夜間與清晨前是氣溫最低的時段,參與戶外活動的民眾要注意保暖,除了穿著禦寒衣物外,還要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利用帽子、口罩、圍巾、手套及襪子以多層次穿著(例如洋蔥式穿法),選擇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遇上溼冷,也建議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等外套及防滑鞋。

注意家中長輩出入行走 避免跌倒

由於天氣較冷,肢體較不靈活,提醒家中長輩除了保暖,更要注意外出時,避免跌倒,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室外跌傷地點前三名依序為:1.街道或路上/路邊、2.公園/運動場或溜冰場、3.菜園、農地等。而跌傷的直接原因中環境因素占33.3%,前三名依序為:1.踩到或踢到地上的東西、2.地板濕滑、3.碰到桌腳和家具。

確實保暖及攝取熱食與水分

家中若有65歲以上長輩,當氣溫持續降低時,家人要特別關照長輩的生活起居與活動狀況,除了三高控制外,長者因年齡及三高因素,使得週邊血液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對環境反應較遲緩,長者需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寒冷天氣儘量減少外出,或穿著防滑鞋子及結伴而行,儘量免到濕滑易跌之場所,而增加跌倒、前臂骨折、頭部及髖骨骨折的風險。

控制疾病無假期 預防三高保平安

國民健康署提醒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控制病情及監測血壓是沒有假期的,因此除了注意保暖外,亦應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最重要的是定期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就是心臟病,一旦心臟病急性發作,往往得要進行血管支架治療;醫師提醒,急性心臟病經由血管支架治療後,仍需服用藥物控制病況,千萬不要擅自停藥,以免引發猝死危險。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謝元凱表示,心血管疾病在經過治療後,雖然症狀減緩,並不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追求凍齡,不如「活耀老化」!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院長、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林正介提倡「活躍老化」,希望每個老年人都能具有獨立生活且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可以自我照護、減輕年輕人扶養負擔。統計資料顯示,現在每10人有1名大於65歲以上長者,大約每6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1名33歲女性,從小眼球就時常跳動,且有習慣性歪頭等現象,甚至已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近來視力又出現逐漸衰退的現象,緊急就醫治療,才發現原來是先天性眼球震顫以及外斜視所導致。先天性眼球震顫治療上較困難,屬於先天性眼部疾病;嘉義基督教醫院眼科部副院長蔡忠斌指出,誘發疾病的原因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擔心兒子長不高、女兒發育慢,許多家長都習慣讓孩子服用「轉骨」、「轉大人」藥物。中醫師杜憲閎提出「成長大補帖」,只要補營養、補睡眠、補運動,配合漢方補養品,就可補出身高,促進發育。杜憲閎指出,從中醫來看,立秋至白露(8/7~9/22)是適合進補的好時機,這段時間剛好是逢暑假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