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低血糖危機! 糖尿病友與照護者應了解的預防與處理

低血糖危機! 糖尿病友與照護者應了解的預防與處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70歲的陳伯伯平常喜歡騎單車出門,沒想到某日路倒在一旁,嚇得路人趕緊叫救護車,送醫過程中救護人員發現陳伯伯血糖過低,緊急給予葡萄糖水後症狀即改善。原來陳伯伯是糖尿病友,長期接受治療,但血糖控制卻不是非常標準,因為血糖過低才昏倒在路邊。羅東博愛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史明表示,事後陳伯伯重新接受衛教與調整用藥,提醒他外出時身上要備有糖,且不可空腹運動,避免低血糖昏倒的情況再次發生。

糖尿病重要衛教 低血糖處置不當恐危及生命

低血糖危機! 糖尿病友與照護者應了解的預防與處理台灣糖尿病患約占20歲以上人口數的10%,每年新增的比例也逐漸升高。賴史明醫師指出,針對糖尿病患的衛教當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低血糖的應對,血糖過低時可能會出現頭暈、冒冷汗、手抖、腿軟無力等症狀,或感受到肚子餓,此時若有警覺,都可自己立刻補充糖分;若未及時處置,嚴重可能會出現意識不清、類似中風的肢體偏癱感,還可能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用藥過量、吃太少、劇烈運動 恐造成低血糖

糖尿病應該是血糖過高,怎麼會出現低血糖的危機?賴史明醫師解釋,通常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會在餐前服用控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一旦計算失誤用藥過量、當餐進食太少、因忙碌忘記吃飯、從事劇烈運動等情況下,就可能發生血糖過低。

當下症狀輕微時,病人可自行利用糖果、方糖、葡萄糖等補充糖分;症狀嚴重失去意識、昏迷者,照顧者或家人可從牙縫中給予濃糖水、蜂蜜、果糖等,讓他慢慢吸收,不要一口氣灌進去。若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會備有升糖素針劑,可立刻注射改善。

賴史明建議病友外出時身上一定要備有糖,尤其許多長輩喜歡早起出門運動,他也提醒千萬不可空腹,低血糖風險極高,若有運動計畫,前一餐也要多吃一點,並記得監測血糖數值。

沒經驗容易驚慌 病史長、年紀大者警示反應慢

通常曾有低血糖經驗的病人,再遇到時會應付得比較得心應手;但從未遇過的病人反而棘手。賴史明醫師指出,沒經驗的病人遇到可能會想不起從前的衛教內容,或是有些病史較長的病人根本沒放在心上,醫師只能再三叮嚀。他表示,身體機制對於血糖低於70時會開始有反應警示,也就是前述的症狀,而年長者身體反應較慢,加上病史長的病人通常神經也容易產生病變,警報器無法反應,造成發現低血糖時直接陷入昏迷重症。

糖尿病治療指引與時俱進,隨著全球建議一直在調整,賴史明醫師分享,2012年也推翻了糖化血色素一定要低於7的建議,更正為血糖控制的標準其實要有個別化差異,根據年齡、病史、餘命、家庭支援等條件來調整,譬如年紀大又有腎臟病的老人家就不建議要低於7,控制過嚴反而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

MAT-TW-2200269-1.0.04/2022

【延伸閱讀】

一放連假血糖跟著飆?把握控糖3點原則不怕併發症來犯

糖尿病如何遠離低血糖? 醫師籲把握「幾個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早上起床時,你睡眼惺忪,搖搖晃晃的走到浴室梳洗。接下來,抓起餐桌上的杯子隨意倒入冰箱裡的飲料或剩餘的茶水,呼嚕呼嚕的直往肚子灌……,然後滿臉疲憊的接送小孩或上班…… 如果你從來沒有早上喝第1杯水的習慣, 你可能不知道原來晨起水大有學問! 為健康...

閱讀詳情 »

  吃地瓜嘍!它在日本可是有「長壽食品」的美譽哦!眼下正是吃地瓜的季節,小女子是地瓜忠實粉絲,怎麼吃也吃不夠,快來瞭解瞭解地瓜吧! 營養分析 一、飽腹低卡 食品名稱(每100克可食部) 熱量(千卡) 膳食纖維(克) 地瓜99 1.6 面條284 0.8 稻米346 0.7 三種食物對比結...

閱讀詳情 »

  1 .耳朵大的孩子 俄羅斯喀山國立大學穆斯塔芬教授提出:人的創造力與耳朵的大小有關,耳朵大的孩子智商較高。如果再仔細比較一下兩隻耳朵的大小,尚可進一步判明孩子未來的成才趨勢:右耳較長的人,將在數學、物理學等精密科學方面取得成就;左耳大者,則易在人文科學方面有所作為。&nbs...

閱讀詳情 »

皮膚覆蓋於人體的表面,可以算是人體最大、面積最廣的器官,可以反映出內臟的病變。所以從皮膚觀察某些病癥的信號,也是有理可循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醫學界研究發現,不少缺乏典型徵狀或是處於隱性期間的糖尿病人,其皮膚往往會出現種種異常變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反映到皮膚上訊號有: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