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低頭划手機 「頸椎症候群」6大方法不惡化

低頭划手機 「頸椎症候群」6大方法不惡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52歲的男性病人,四年多前因脖子痠痛,而且還會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感,嚴重時甚至牽連側邊頭痛,經西醫影像及神經學檢查,診斷為頸椎症候群,建議手術或復健治療,病人因擔心手術的風險性而選擇復健,療效不盡理想,痠痛及頭痛仍如影隨形,幾乎每天須服止痛藥控制疼痛,不但影響工作,生活品質及睡眠也大受干擾,導致個性變得易怒暴躁。

2個月前至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求診,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三周及衛教正確姿勢後,頸部痠痛感大幅減輕,疼痛指數從7分降到1分,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皆已消失,再也不需服止痛藥,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工作 當心頸椎症候群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指出,像這類病人頸、肩、上背連至臂及手指的痠、麻痛感常源自於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工作負重太過造成,使頸部肌肉與韌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壓力升高,導致頸椎退化加速,甚至有脫位、突出及長骨刺的現象,而病人的頭痛也是由頸部問題所引起,臨床上稱為「頸因性頭痛」,與一般偏頭痛不同,頸因性頭痛常由頸部動作及頭部姿勢改變所誘發,當姿勢不當,頸椎活動度受到限制,周邊的韌帶與肌肉僵硬時,就會引發肌筋膜的傳導痛,甚至刺激神經而產生頭痛的症狀。

綜觀此為病人「頸椎症候群」症狀,就是中醫所謂的「痺證」,常因慢性勞損、外傷或體弱導致氣血運行失常,經脈痺阻不通,進而誘發肢體筋骨出現疼痛及麻木的症狀。

頸椎症候群擾生活 中醫針灸止痛助復原

李維哲表示,像此位病人的問題皆源於頸部附近的肌肉韌帶長期緊繃,針灸處方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選擇風池穴、完骨穴及頸部的華佗夾脊穴放鬆局部緊張肌肉,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特定穴位;舒筋手法的運用,則是針對頸肩條索狀筋結處選用中醫傷科的按揉彈撥的手法,並調整頸椎關節的小錯位,逐漸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

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後,病人頸肩痠痛減緩許多,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已無,並停用止痛藥,不再為痛所困惱,心情也逐漸舒展開來。

避免「頸椎症候群 6大方法不惡化

李維哲提醒,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須注意以下事項:

1. 平時需多注意頸部的姿勢,避免長時間處於前傾狀態,建議可微收下巴矯正。

2. 避免過度負重,提背過重的背包或長時間背背包於同一邊。

3. 若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話,不要用脖子夾著話筒,可考慮用耳機式聽筒。

4. 避免躺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

5. 儘量不要維持同一姿勢過久,超過30分鐘最好伸展活動筋骨。

6. 若肩背痠痛症狀超過半年,上下肢麻、痛或無力持續,且伴有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等症狀時,則表示頸椎病變較嚴重,建議一定要到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及治療。

【延伸閱讀】

近視雷射該不該做? 眼科醫師傳授評估秘訣

每年新診斷1萬名以上! 乳癌及早治療存活率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為維護醫療資源匱乏地區的毛寶貝健康,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持續進行動物行動醫療站駐點服務,在10區尚未設置動物醫院的行政區設置駐點站,媒合執業獸醫師每月2次前往各區駐點看診,至今已協助2,531隻毛寶貝醫療服務,包含疫苗接種、簡易手術、慢性病治療、照顧諮詢等,深獲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擔心孩子常使用數位工具會影響孩子未來成長嗎?根據2021年4月來自《在數位中長大》的研究指出,超過九成的父母認為數位媒體和科技為生活帶來負面影響,83%的人認為他們的孩子因為數位設備而分心,其中研究也發現,超過八成的孩子擁有一項螢幕數位設備,且平均每個孩子都擁有三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也促使提高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腦血管疾病平均每年仍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也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於今年響應世界中風組織訂定每年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呼籲國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