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保罕病用藥 幫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女童勇敢跨出步伐

健保罕病用藥 幫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女童勇敢跨出步伐

【NOW健康 賴以玲/台中報導】小學二年級的小瑜是台灣中部少數接受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 Spinal Muscular Atrophy)脊瑞拉藥物治療(Spinraza)的孩子,民國109年7月衛福部健保署開放第1次治療年齡未滿7歲的患童能申請藥物治療,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便積極協助小瑜申請到健保用藥,今年10月完成第6劑的藥物治療,小瑜的手腳變得更有力氣,生活自理方面有許多進步,預計申請第2次療程來延緩肌肉退化的進程。


1歲剛要學走路時,媽媽發現小瑜的步態和其他的孩子不同,懷疑是否有長短腳,就醫後於2歲確診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第三型」,從此每週靠著復健運動來抵抗不斷惡化的肌肉無力。民國109年開始接受藥物治療,小瑜居然可以墊腳尖了,走路變得穩定,獨立行走也比較不會跌倒;另外,手部的力量增強,關車門、拉拉鍊,甚至切菜、煮麵都可以自己嘗試完成。媽媽感觸地說:「小瑜是很勇敢的孩子,因為疾病比同儕早熟懂事,希望疾病帶給她的是正向面對環境的態度!」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周宜卿教授說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國內發生率第2高的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退化疾病,由父母雙方的隱性基因遺傳給孩子而發病,台灣新生兒的發生率約為每1萬7,181人有1人罹患此疾病。因為脊髓腔內的運動神經元退化,無法產生足夠且穩定有功能的SMN蛋白,影響到神經系統中控制自主肌肉運動的能力,造成肌肉無力,嬰幼兒階段無法抬頭、翻身、獨立坐起或站立;越早發病者症狀越嚴重,甚至影響呼吸,須長期仰賴呼吸器,且隨時有生命危險。依照發病年齡和動作功能,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分為四型:


▸第一型:6個月前發病,終身無法獨立穩坐。


▸第二型:6至18個月發病,可以獨立穩坐,但無法獨立行走。


▸第三型:18個月至30歲發病,症狀出現前可獨立行走,但逐漸失去行動能力。


▸第四型:30歲後發病,不影響運動功能。


周宜卿呼籲有家族史或是計畫生育的夫妻,可自費檢查是否帶有SMA基因,若皆為帶因者,則每一胎都有1/4的罹患機率。台灣已經有40位個案申請到藥物治療,且看到成效,鼓勵未滿7歲的SMA患童,若無使用呼吸器,都可到兒童神經科詢問,及早用藥以維持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空汙致癌風險無所不在 連兒童常用文具也可能潛藏危機
▸秋冬季節溼疹反覆發作! 肝功能不佳恐增加治療困難度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2歲的高小妹罹患先天性小眼症,雙眼僅能打開綠豆大小的縫隙,家人從她出生開始到處求診,醫師都告知其嚴重眼皮下垂,只能等到長大再觀察。經過介紹到雙和醫院就診,並接受眼整型手術;如今,高小妹的眼睛明顯變大,有雙水汪汪的大眼。積極治療 避免永久性弱視高太太分享,原本看診前沒有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據統計,台灣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曾經泌尿道結石,患者約半數會在10年內復發,不但讓病人深受其擾,甚至結石卡在泌尿道時,甚至會疼痛萬分。以前在治療腎結石往往要開刀取石,目前則是有體外震波碎石術之外,更可以採用微創方式治療,讓泌尿道結石病人多一項新的選擇。腎結石主流治療 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秋冬是心肌梗塞好發季節,而且心肌梗塞往往會突然昏倒在地,當看到身旁有人突然昏倒,你會怎麼辦?打一一九叫救護車?為其做CPR?趕快去找AED做電擊?這三個答案,哪一個正確?其實,答案都正確。周遭人多時,可分頭進行,而若是只有你一人,則是要趕緊為他做CPR。每四人中有一人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久坐、久站、搬重物非常傷腰!因此,腰痛成了現代人的通病。根據全球流行病學統計,全世界有1/3的人都有腰痛的困擾,平均每5個年輕人就有2個腰椎提早退化。也正由於下背痛,在國內外都是一個常見的疾病症狀,我們更不能忽視。七步驟肌力操   揮別腰痛有訣竅羅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