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何時復工勞雇雙方看法分歧 明訂職災復工新法破除僵局

何時復工勞雇雙方看法分歧 明訂職災復工新法破除僵局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物流公司員工李先生在一次上班途中因車禍導致左小腿骨折,經開刀治療及一段時間的休養,開始可自理部分日常生活事務。公司認為李先生應該準備回到職場,便要求他在近期內開始上班,但李先生覺得自己還沒完全復原,且期間雇主也未提出相關復工協助,就要求他回去從事負重工作,因此雙方意見紛歧而起了爭執。後來,李先生在勞工局的建議下前來台大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尋求復工建議。


過去,像李先生這樣的案例可說是不勝枚舉,也常因此引發勞資雙方的僵局。由於多數勞工在受傷休養期間多是自行就醫,期間也少與雇主聯繫,因此雇主在勞工休養期間並不了解員工恢復狀況,也因此後續常發生勞雇雙方在缺乏溝通及了解的狀況下,產生對何復工沒有交集、看法各異的情況。面對這道難題,今(2021)年4月由立法院三讀通過,預定於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66條,似乎有更明確的規定,可望對此勞雇關係的僵局迎來轉機。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66條規定,為使職業災害勞工恢復並強化其工作能力,雇主或職業災害勞工得向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職能復健專業機構提出申請,協助其擬訂復工計畫,進行職業災害勞工工作分析、功能性能力評估及增進其生理心理功能之強化訓練等職能復健服務。未來在職災發生的醫療早期,雇主與員工即可向職災認可醫療機構提出申請,請經認可過的職能復健專業機構協助職災勞工擬定復工計畫,透過專業人員的早期評估及介入並協調勞雇雙


未來職災勞工參與職能復健強化訓練服務者,可請領最長180天的職能復健津貼,而勞工復工所需輔助設施雇主也可向地方政府申請補助;且若企業雇用職災勞工,也可向地方政府申請僱用職災勞工補助。


在明(2022)年5月1日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起正式實施後,職災勞工可透過早期積極且個別化的復工重建措施,期能在以傷病情形不會惡化為前提下,盡速重返職場,創造勞資共榮、多贏的幸福職場 !


※若職災勞工有任何復配工的需求,可至十大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尋求協助。台大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週一至週五上下午皆設有門診,由職業醫學專科醫師及個管師提供職災勞工服務。若有職災復工的相關疑慮,歡迎來電或至門診諮詢,台大醫院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專線 : 02-23123456分機67491。


更多NOW健康報導
▸腎結石不治療恐走上洗腎人生 內視鏡手術終結深層結石
▸耳鳴眩暈齊發威恐梅尼爾氏症作祟 內耳淋巴水腫是元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農曆過年是團圓的好日子,但是連續假期的暴飲暴食或喝酒加上不規則的生活作息可能會讓腸躁症找上門。由於連續假期的晚睡晚起等生活作息不規律,嚴重甚至伴隨肌肉痠痛,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狀,還有特別是高油脂的食物加上酒精容易導致結腸收縮與腸痙攣而產生腹痛和腹瀉等狀況。 暴飲暴食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小朋友也會有「心律不整」的情況發生,甚至有時候出現在新生兒或嬰兒時期。爸爸媽媽們如果被告知自己的小孩有心律不整,往往會很擔心。不過心律不整是一個統稱,若出現心跳不規則、心跳過快(頻脈)、心跳過慢(緩脈)都稱之為心律不整。有的良性心律不整可以很單純,沒有症狀也不需治療;有的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年節菜色少不了增添喜氣的魚料理,不過魚刺總是難以挑乾淨,不論是細小的刺或是長達2公分的刺,不小心吃太快總是會刺傷喉嚨。過去曾有年輕的醫師連值了多年春節急診,處理多起魚刺卡喉嚨的案例,成為夾魚刺專家。而台灣位處海島國家,民眾普遍愛吃海鮮,讓蝦殼也成了新的卡喉嚨障礙。如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40歲女性寵物美容師,主述雙手腕出現酸麻疼痛不適感,因症狀加劇、半夜會麻醒已有2個月。個案於職業醫學科門診,接受評估檢查雙手無明顯魚際肌萎縮現象,理學檢查:Phalen’ssign(斐倫式試驗法)及Tinelsign(提內耳氏徵象)皆為陽性反應,同日轉介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