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也覺得肩頸上像是背了一個小朋友,十分沉重嗎?擺脫肩頸僵硬的不二法則是這個...

你也覺得肩頸上像是背了一個小朋友,十分沉重嗎?擺脫肩頸僵硬的不二法則是這個...

內容/陳相宏醫師  文字/梁智强  圖片/心苑診所、shutterstock 許小姐是個網站設計師,上班時必須在電腦前長時間工作。下班坐捷運回家時,習慣一直低著頭,用手機看網路小說打發時間;回到家中,也是繼續在手機或電腦上逛著一個又一個購物網站。 最近許小姐開始抱怨,肩頸越來越僵硬,晚上變的很難入睡;買了各種上千上萬元的功能性枕頭、各種痠痛貼布也無法改善;上按摩店時,師傅不斷勸她放輕鬆,壓力不要那麼大,但按摩後睡了一晚肩頸痠痛就又回來了。而最近,她開始發現肩頸極度僵硬時,右手也會痠麻無力。

27公斤的負擔,你的脖子快撐不住了

一個成人的頭平均約5公斤重,透過相對纖細的脖子與身體相連。我們的脖子不只有頸椎骨,還有許多動脈、靜脈、與神經通過;此外,頸椎周圍包覆著一層又一層的肌肉,負責頭部的支撐與移動。

研究指出,低頭族長期低頭的動作,容易讓頸椎感到緊繃,進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根據醫學雜誌Surgic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的一篇研究顯示,隨著低頭、脖子彎曲的角度加大,頸椎承受的壓力愈大。大部分的人滑手機時,頭前傾的角度會達45-60度,此時頸椎所承受的壓力可以達到22-27公斤,相當於一個8歲大小學生的體重。 。 肌肉過度使用、頸椎失去生理弧度 正常情況下,一般人光是用雙手抱著20多公斤的小孩,連續抱10分鐘都覺得吃力;時間更長的話甚至會肌肉拉傷或抽筋。但當我們在捷運或公車上低頭滑手機時,等於讓我們的脖子支撐著一個小孩的體重長達30分鐘到一小時;長時間低頭會讓頸後肌肉過度拉伸,肌肉疲勞或發炎,造成肩頸痠痛或僵硬。

你也覺得肩頸上像是背了一個小朋友,十分沉重嗎?擺脫肩頸僵硬的不二法則是這個...

而長時間使用電腦,也會讓使用者長時間維持『烏龜脖』的動作:頭不斷往前傾,脖子不斷往前伸。頸椎原本是呈現『C型』的正常生理曲線,但長時間烏龜脖動作會導致頸椎變成『直線型』或『倒C型』。

頸部肌肉長期過度使用,肌肉韌帶容易疲勞緊繃,導致發炎痠痛;腫脹的肌肉可能壓迫到神經或血管,造成頸因性頭痛或手臂痠麻;當頸椎失去正常的生理曲度,更可能引發頭暈心悸等不適症狀。」

你也覺得肩頸上像是背了一個小朋友,十分沉重嗎?擺脫肩頸僵硬的不二法則是這個...

復健可以暫時改善肩頸僵硬

傳統的治療方式,例如服用消炎藥、按摩、熱敷、電療都可以暫時改善肩頸僵硬的不適。若有頸椎曲度不足、頸椎椎間盤退化,在專業醫師的監督下進行牽引,也就是俗稱的「拉脖子」也能產生一定的改善。

但由於肌肉長期發炎或椎間盤退化,導致頸椎磨損或椎管狹窄;或椎間盤周圍肌肉組織的支撐不平衡,導致椎間盤被擠出甚至壓迫鄰近神經;這些組織退化引起的頸椎疾病,僅靠復健並無法改善,嚴重時就只能依靠手術治療了。

再生醫學修復頸部軟組織,強化頸椎支撐力

可是若是復健無效,但未到須立刻開刀治療的狀態下,以再生療法修復頸部組織,加強頸椎周圍的支撐力,是能有效緩解肩頸僵硬,甚至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的。

露營用的營柱或路旁新種植的行道樹,是靠著四周的繩索或支撐架,進行支撐與固定;人體的頸椎是靠著周圍的肌肉與韌帶,把頸椎拉到合適的位置,並以椎間盤做為緩衝墊,使脖子能順利左右轉動。

你也覺得肩頸上像是背了一個小朋友,十分沉重嗎?擺脫肩頸僵硬的不二法則是這個...

 

心苑診所復健專科陳相宏醫師指出,利用高階軟組織超音波進行導引,將低濃度葡萄糖注射到肩部,把緊繃的肌肉或沾黏的筋膜撐開、放鬆後,搭配運動復健處方,能改善肩頸僵硬。

而對於頸部肌肉僵硬和頸椎退化,陳相宏醫師建議可以利用高濃度葡萄糖注射,刺激頸部肌筋膜和關節,啟動修復機制;或結合自體血小板PRP注射,加速椎間盤和韌帶的修復。當頸椎能被有效支持,搭配肩頸的復健運動,是有機會產生比保守療法更好的效果。

良好的姿勢與肌肉訓練,仍是擺脫肩頸僵硬的不二法則

曾有人開玩笑說,蘋果賈伯斯發明了iPhone、低頭族與頸椎病。雖然是個玩笑話,但長時間使用3C確實對人類的健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心苑診所復健專科陳相宏醫師提醒大家,網路上已經有許多由專業復健師撰寫的文章或拍攝的短片,教導大家如何放鬆肩頸肌肉,強化背部肌力來保養肩頸;但我們每天都在當低頭族,理所當然地也要每天保養肩頸,才能有效遠離肩頸疾病喔!

 

【原文刊載於《整形達人雜誌》2019年7月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整形達人》官方網站;《整形達人》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一名57歲劉姓女病患,突然出現爆炸性頭痛、頭暈、頸部僵硬疼痛,緊急轉診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就醫,到院時意識清楚,但是畏光、反應遲鈍,昏迷指數14分。經神經外科巫智穎醫師評估後,先安排腦部數位血管造影檢查,診斷為動脈瘤破裂引發急性顱內出血,再由巫智穎醫師與神經...

閱讀詳情 »

《路透社》報導,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表示,主管機關近日很可能就會批准施打輝瑞/BNT追加劑,不過莫德納追加劑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面對全國」(Face the Nation)中,對於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目標是從9月20日...

閱讀詳情 »

波蘭捐贈40萬劑AZ疫苗、台灣透過COVAX獲配之第三批41.04萬劑AZ疫苗,都於昨日到貨,指揮中心昨日說明,這一批AZ為第8輪疫苗接種將提供第2劑施打。桃園市長鄭文燦今(6)日進一步透露,「指揮中心有初步規劃是第五類跟第六類」。針對第八輪疫苗施打,鄭文燦透露,「指揮中心有初步規劃是第五類跟第六類...

閱讀詳情 »

近日台灣先後有機師發生「突破性感染」後,昨新北某幼兒園教師接種1劑疫苗也確診,指揮中心不敢掉以輕心。對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若Delta入侵「整個校園要撤」,因為Delta變異株無症狀感染期拉長至6天才會出現症狀,祈禱新北幼兒園疫情別擴散,雖然小孩重症率低,但是會傳回給家長的,也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