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你感到孤獨嗎? 專家籲:用3方式擺脫防心病

你感到孤獨嗎? 專家籲:用3方式擺脫防心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疫情肆虐,至今已造成超過400萬人死亡,也是全球開啟高齡化世界指標,年長者在新冠肺炎的防疫規範下可能面臨更大的孤獨風險,大家不妨趁著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返鄉陪伴家中長輩,或是透過電話、視訊傳遞對長輩們的關心之意。

沒人陪不一定產生孤獨 孤獨與身心症狀相關

台灣精神醫學會前理事長暨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孤獨」是個人內在的感受,而不是由外界來定義,身邊沒有人陪伴不一定會感到孤獨,而當我們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感或友誼,但實際與預期有落差,這時就可能產生孤獨感,而孤獨往往與身心症狀息息相關,例如憂鬱、焦慮、物質濫用等,因此面對孤獨的長輩,可先了解其感到孤獨的原因,像是生理疾病、憂鬱傾向、社會文化、經濟因素等,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及早建立自我社會支持網絡 有助預防失智

賴德仁理事長建議,邁入中年的民眾,從現在就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像是參與社區鄰里活動、志工服務等,提早為老年生活做準備也有助於預防失智。尤其現今老老照顧,未與子女同住者越來越多,除了利用共餐、日間照護等相關資源,在面對感到孤獨的長者,照顧者更要先照顧好自己,可多善用長照、喘息服務,並建立適時紓壓的習慣。

3法改善孤獨 保持生活熱忱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年長者可透過三個方式來避免因孤獨影響身心健康:一、「感覺有被關心」可能希望被拜訪或問候,但晚輩無法滿足期待,可試著理解期待落空的可能原因,體諒對方並知道自己是被關心的;二、「主動營造喜歡的感覺」將期待化為行動,主動為親友、晚輩做一些利他的事情;三、「計畫性的預防孤獨」安排每天(走走路、買買菜、聽音樂)、每週(和親友聚會/視訊、安排下午茶時間)、甚至每月(定期就醫回診、到景點逛逛、做些點心分送他人)要做的事情,每早醒來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有助於保有生活的熱忱與期待。


【延伸閱讀】

一個人吃飯容易胖? 5招擺脫孤獨情緒飲食

七成失智症患者 合併有精神行為症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3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除了醫療上的灌腸行為之外,坊間有一些健康學家以不同名稱在做所謂的非醫療灌腸,將大腸水療與養生美容健身包裝在一起,宣稱可養生、保持身體健康,甚至可以美容瘦身,再藉由名人的推波助瀾,刮起一波大腸水療的熱潮。醫師呼籲,不適當的灌腸行為恐造成腸穿孔腹膜炎、水淹腹腔的併發症,甚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代人生活緊繃,長時間久坐或久站、當低頭族或運動過度,常覺身體痠痛。除了口服止痛藥外,大多數民眾習慣使用止痛的乳膏、噴劑或貼布快速緩解不適感。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使用外用藥品看似低風險,但怎麼正確使用保健康,卻是個大學問。患部酌量使用 降低用藥風險市售的外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近期腸病毒輕症疫情雖仍在低點,但上月底就診人次高於近3年(2016至2018年)。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尤其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只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睡前盡量不要滑手機!國衛院日前公布研究結果指出,使用手機會延後入睡,並減少總睡眠時間。更重要的是,睡前使用手機僅佔每日使用總量14.3%,卻對全日作息影響佔44%。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表示,睡眠周期與精神健康、代謝症候群和癌症有關,建議睡前1小時不要滑手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