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使用塑膠製品吃進塑化劑? 食藥署教你如何挑選

使用塑膠製品吃進塑化劑? 食藥署教你如何挑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塑膠食品器具容器或包裝產品類型五花八門,使用的材質也很多元,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矽膠等。你也擔心,使用塑膠食品器具容器或包裝盛裝食品,可能會攝入過量的塑化劑嗎?

塑膠材質種類多 使用這些應提高警覺

食藥署說明,各類塑膠材質都有不同的特性,其中PVC及PVDC二類材質的原始特性堅硬,常透過添加塑化劑,調整材質的柔軟性及彈性,以增加此類材質的應用範圍;而PE、PP等本身質地比較柔軟的材質,就不需透過添加塑化劑來調整材質的特性。

由於塑化劑的種類繁多,包括:環氧植物油、檸檬酸酯等,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因被歸類為疑似環境賀爾蒙,可能造成內分泌失調、生殖異常等,使用上要多加留意。

透過查核機制 督促業者產品加註標示

為保障廣大民眾的飲食安全衛生,對於常添加塑化劑的PVC或PVDC材質,衛生福利部也依食安法第26條要求,產品要加註「勿與高油脂且高溫之食品直接接觸」或相同意涵的標示,以利消費者依產品標示資訊正確使用產品。

食藥署強調,並非所有塑膠材質都需要添加塑化劑,且有添加塑化劑的產品也不是絕對有危害,關鍵是產品要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範,加上消費者正確使用,才能保障飲食衛生安全。

塑膠產品有破損、變色 應更換後再使用才安全

當購買塑膠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時,選擇有完整依食安法第26條標示的產品,並依標示資訊正確使用,如果在使用時發現產品已經有破損、變色等老化情形,就要適時更換,用起來比較安全,千萬別因過度節省而因小失大。

【延伸閱讀】

老年想要行動自如 防骨鬆骨折必做的三件事

中年男腦出血,醫師浴血奮戰 全靠它鬼門關前救一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0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青光眼一旦發生,應及早接受治療!眼科醫師表示,青光眼是一種慢性疾病,初期症狀較輕的患者可透過藥物治療,嚴重者則必須接受雷射、手術治療;不過,治療青光的眼藥水容易有副作用,應和醫師討論藥效及副作用,並將身體狀況告知醫師,才能決定最適當的治療藥物。開業醫眼科醫師周秉義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乳癌一定要做化學治療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一名在台求學的30歲日籍女子,因為在童綜合醫院檢查發現左邊乳房有1.8公分的腫瘤,且證實為乳癌,她與家人商量後返回日本就醫,經評估後只需要進行內分泌治療,消除因恐懼抗拒治療的心態;她目前已回到台灣繼續求學,並由童醫院乳房中心于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新北市政府參加國健署舉辦的「第五屆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評選,勇奪「健康生活獎」、「健康永續獎」、「高齡連通獎」和「高齡不老獎」等4項創新成果獎,新北市政府並將參考國內外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做為未來施政參考,努力為新北市民打造健康、幸福的家園。健康城市獎項方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很多家長在獎勵小朋友時,總喜歡以孩子們愛吃的糖果、餅乾當獎勵,但國健署提醒,根據100年台灣6歲以下口腔及衛生狀況調查顯示,5歲齲齒盛行率為79.3%;102年6-18歲兒童調查也顯示,12歲恆齒齲齒指數為2.5顆,和全球平均值1.67顆(189國)相較,仍有努力的空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