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使用抑制劑治療中樞性早熟 是否影響孩子未來生育力?

使用抑制劑治療中樞性早熟 是否影響孩子未來生育力?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 agonist,簡稱GnRH促進劑),自1980年至今已41年,一直是治療兒童中樞性早熟的黃金治療標準。


林口長庚醫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新竹東元綜合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邱巧凡醫師表示,GnRH促進劑用來治療中樞性早熟的作用原理是,藉GnRH促進劑與腦垂體前葉之GnRH受器相結合,經由去敏感化的機轉,達到抑制下游黃體化刺激素與濾泡刺激素的分泌,進而阻斷性荷爾蒙的製造,讓孩童過早開啟的青春期之路暫緩前行。


邱巧凡醫師說明,GnRH促進劑在兒童中樞性早熟治療的長期觀察研究,效果與安全性皆有良好成績。但在成年後「生育能力的影響」因牽涉到需要較長時間的追蹤與嚴謹臨床試驗設計,對照組的收案與長期追蹤也相對不易,故這方面的研究相對少很多。


使用抑制劑治療中樞性早熟 是否影響孩子未來生育力?

▲GnRH促進劑對中樞性早熟的治療。(圖/照護線上提供)


然而,中樞性早熟治療是否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一直是家長們面臨治療抉擇時所顧慮的問題之一。深怕這暫時的青春期抑制,恐讓孩子走向不孕症一途。邱巧凡醫師提到,有鑑於家長們甚至第一線處方醫師的擔憂與疑惑,恰好近幾年陸續有些國家針對此議題發表研究成果,特別針對中樞性早熟與未來生育能力議題進行深入的文獻探討,並以簡單扼要的方式整理呈現,希望讓大家能有更清楚的了解。


停止治療後 生理期報到的狀況研究


邱巧凡醫師說,據2016年義大利研究團隊的一篇回顧性文章,28篇相關研究中,追蹤這些中樞性早熟治療的兒童至成年(年紀最大者為56歲),所有特發性中樞性早熟兒童接受GnRH促進劑治療,停藥後100%會出現月經。


「月經報到時間平均介於停藥後的0.6-1.5年之間。整體而言,開始治療時的發育愈成熟,停藥後月經報到的時間愈早。規則正常的月經週期在停藥後的7年內有96%是正常的。停藥後第1年有41%達到正常規律的月經週期,停藥3年後約有65%達到正常規律的月經週期。」


對女孩生殖功能影響的研究


整體而言,中樞性早熟接受GnRH促進劑治療的女孩,成年後的生殖能力與一般正常女孩族群無明顯差異。反而未接受治療的中樞性早熟女孩,其生殖功能障礙機率明顯高於接受治療者與一般正常族群。 邱巧凡醫師分享,懷孕成功後的生產狀態,據歐洲內分泌學雜誌的多篇研究統整,中樞性早熟接受治療的女孩長大後的113次懷孕紀錄中,有97次懷孕是正常順產的,有5例為選擇性墮胎,11例流產。以上比例皆與正常人族群無異。


使用抑制劑治療中樞性早熟 是否影響孩子未來生育力?

▲接受中樞性早熟治療的女孩後續追蹤。(圖/照護線上提供)


邱巧凡醫師說,據以色列學者Lazar的著名研究,追蹤一群中樞性早熟女孩至30~50多歲,統計自然成功受孕率,中樞性早熟接受GnRH促進劑治療族群與一般正常女孩族群相同;反倒是中樞性早熟未治療的族群,其需要排卵治療與人工生殖輔助受孕的機率(33%)明顯高於一般正常族群(12.6%)與已治療族群(11.1%)。


「發生懷孕的併發症機率,在自發性流產與子癇前症的機率與正常族群的發生機率也相同。」2020年法國的PREFER study(Precocious puberty, Fertility)研究團隊發表在兒童荷爾蒙研究雜誌(Hormone research in Pediatrics)的文章也提到:「579位中樞性早熟女孩的長期追蹤研究顯示,從計畫懷孕到成功受孕的機率在1年內約為84.4%,只有1.7%面臨不孕的困擾,此與法國當地一般族群自然受孕率相仿。」


對男孩生殖功能影響的研究


邱巧凡醫師解釋,男孩性早熟因發生率明顯低於女孩,相關的長期研究較稀少。3個小型研究追蹤在兒時曾因中樞性早熟接受GnRH促進劑的男孩至青少年與青壯年時期,發現停藥後的青春期發育、第二性徵、睪丸大小、性腺功能、荷爾蒙數值、精液品質、精蟲數量等皆與正常男孩無異。


使用抑制劑治療中樞性早熟 是否影響孩子未來生育力?

▲接受中樞性早熟治療的男孩後續追蹤。(圖/照護線上提供)


性早熟治療 並不影響未來生育能力


邱巧凡醫師分析,綜合以上結論,孩童中樞性早熟接受GnRH促進劑治療,從目前研究了解,對於未來成年後生殖能力並無影響,反而在性早熟未治療的族群可觀察到較高不孕率!


邱巧凡醫師提醒,若孩子在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嚴謹診斷下確定為中樞性早熟且建議治療,請爸媽安心配合醫師的個別化治療計畫,醫師會定期幫孩子審視治療過程與治療終止後應留意的細節,陪伴孩子依正常的步調健康成長!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中樞性早熟治療,不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兒童內分泌醫師圖文解析


更多NOW健康報導
▸法藍瓷邁入20周年 創辦人陳立恆轉攻生技從「瓷」出發
▸自體脂肪填補臉凹、豐胸 血小板生長因子添脂肪存活率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今年64歲的何先生,曾經是菸齡30年以上的老菸槍,大約6年前開始嚴重咳嗽、咳痰及走路會喘,雖然成功戒菸,但這些症狀卻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嚴重。就醫後醫師認為是罹患支氣管擴張症,僅用藥物控制病情,經過2年治療卻不見改善,讓何先生也開始有些氣餒,直到偶然某次看到林慶雄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灣糖尿病人數世界之最,平均每11人就有1人罹病,每小時有1人死亡,想要遠離糖尿病,到底如何預防呢?醫師建議,少吃糖、多蔬菜、每天至少健走一萬步,尤其糖尿病患更要遵守,可降低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每小時有1人死於糖尿病 新光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主任黃中研指出,台灣糖尿病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20歲以下罹患第2型糖尿病人數較10年前增加11%,20至40歲則增加32%;由於這群人仍處於需要工作年齡,而且往往無法自備三餐,因此會淪為外食族。所以,糖友應該如何健康吃外食,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呢?營養師建議,糖友不只要做好「醣」管理,也應該要遵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怎麼可能?很多癌友當獲知罹癌時,都會很錯諤,並且會認為,我還這麼年輕,為什麼會罹癌;其實,因為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再加上飲食多加工食品的緣故,致使癌症有年輕化趨勢;而在防治癌症時,最不能忽略的是什麼呢?   衛福部桃園醫院社區健康部副護理長劉美玲表示,很多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