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還沒打疫苗的注意! 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症狀有這幾項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捲起袖子打疫苗,已經是全民運動,但不管是已經開打的AZ疫苗或是莫德納疫苗,還是未來將到貨的BNT疫苗,其列出來的可能副作用通通都有「注射部位疼痛」這一件事。醫師就提醒,隨著疫苗覆蓋率漸漸增加,門診中免不了開始出現一些打完疫苗後肩膀疼痛的病患,這一類「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包括紅、腫、熱、痛,甚至活動不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信彰指出,所謂的「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就是在打完疫苗後,注射肩膀處所出現的不適,包括紅、腫、熱、痛,甚至活動不良;據統計,約有9成的病患是24小時之內即出現症狀,很少是超過3天才出現肩膀問題的。

症狀方面,有的人很輕微,但還是會有極少數人是會痛到無法動彈無法工作的,國外甚至有報告需要住院打針及手術來治療才好的。

陳信彰說,診斷標準第一個就是要排除感染,細菌感染造成的肩膀疼痛就不是「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了。幸運的是,這種「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絕大部份都在症狀持續了數日後自然就痊癒了,無需任何的治療,僅有少部份人得吃藥打針或復健才能緩解症狀。

到底「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是傷害到了什麼?陳信彰說,最早研究並創造「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SIRVA這個病名的學者指的是打完疫苗後出現肩峰下的滑囊炎、肌腱炎、肩袖斷裂、三角肌積液、肩關節囊粘連(俗稱冰凍肩),而這些也是「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中最常見的情況。推測其發生原因,有可能是注射位置太高而沒有將疫苗注入三角肌肌肉內,反而注入肩峰下組織,因此引起相關被注射組織發炎。

陳信彰提醒,要避免這類情形,除了注射位置不要太高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請病患記得手叉腰、手臂外展,讓肩峰下的滑囊、肌腱、肩袖、肩關節囊等組織縮回去肩膀內,避免被針打到,所以「請病患坐著手叉腰再行肩膀肌肉注射」幾乎是世界各國做肩膀肌肉注射的標準動作了。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不到一天16萬年輕人獻「愛國手臂」給高端 陳時中:28天後打第二劑

疫情最低的一天卻冒5死!驚見4人早已「解隔離」 背後死因曝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明明沒有吃到容易過敏食物,皮膚為什麼出現蕁麻疹呢?當心,可能是慢性蕁麻疹所致!奇美醫院皮膚科鄭百珊醫師指出,慢性蕁麻疹的病因眾多,甚至可能找不到病因,因此治療須耐心配合醫囑用藥,以幫助改善不適症狀。  根據統計,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口,這輩子會有至少一次得過蕁麻疹的經驗,其實蕁麻疹有慢性與急性,當皮膚出...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鐘藝 來源 https://www.livescience.com 心率這個詞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並不低,但是真正了解心率嗎?這篇文章將為妳解答。 心率也被稱為脈搏,是一個人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正常心率”這概念其實因人而異,成年人的正常範圍是每分鐘60至100次。心率的...

閱讀詳情 »

先前介紹過正確用藥的前2大關鍵核心能力,本篇將針對其餘3項用藥須知進行說明!  3. 用正確仔細核對藥袋上的使用方式,例如,每日一次為固定時間服藥,每日二次是安排在早晚餐,每日三次則依三餐服用,每日四次則是三餐加睡前。 那應該在飯前還是飯後服藥呢? 大原則來看,會特別標註空腹使用的藥物,易被食物影響...

閱讀詳情 »

人類早就想過使用器械幫助產婦度過難關。限於科技的發展水準,一開始的工具往往只能用血腥和恐怖來形容。難產和阻產都令醫師和助產士傷透腦筋,母嬰雙亡則是最失敗的結局。死胎是由於胎兒頭部過大或腦積水,使得胎頭無法通過骨盆,造成胎兒滯留骨盆,最終因為產程太長和缺氧而導致胎兒死亡。十七世紀前,產鉗和剖腹產手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