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多囊腎子女半數罹病 基因檢測可早期確診

多囊腎子女半數罹病 基因檢測可早期確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年三月,全球腎臟保健相關機構都會共同舉行「世界腎臟日」活動,宣導腎臟保健重要性,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科王勝鴻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的病因不外乎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等,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體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也是原因,盛行率約每四百到一千人中會有一人罹病;目前已有「基因檢測」可早期確診,也有細胞分子階層的藥物能減緩病程。

只靠影像檢查 要到30歲才能確診

王勝鴻表示,診斷上有賴家族史、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因為是顯性遺傳,子女大概有一半機會罹患多囊腎。若只依賴影像學檢查,大多得等到30歲以後才能確診。但人生的規劃總不宜等而立之年後才開始,因此有家族史的人也可透過「基因檢測」早期確診。

多囊性腎病 欠缺根本治療

多囊腎患者除了慢性腎臟病有的許多症狀外,本身還多了許多較特別的病症,如高血壓、腎囊腫出血、破裂、感染、疼痛、結石,也會有多發性肝臟囊泡、大腸憩室、腦血管瘤等。王勝鴻提到,這些問題也不會因為步入透析就跟著停止,而是跟著病人一輩子。

過去治療大多強調血壓控制及相關併發症的治療、腎功能監測等。原則上跟治療其它慢性腎臟病無太大差異,但卻又欠缺了針對病因的根本治療。

藥物仍在審查階段 治療現曙光

令人振奮的是,過去多囊腎的基礎研究及藥物的發展、臨床試驗,都顯示了可期待的療效。針對細胞分子階層治療的新藥,可結合V2 receptor來抑制cAMP形成,而減緩疾病的進程。

不過,王勝鴻也提醒,目前藥物還在健保局審查階段,雖然確切給付時間與條件還不明朗,但是也確實為多囊腎的治療帶來一道曙光。

【延伸閱讀】十次試管宣告失敗  40歲婦人靠這招產下雙胞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1、胡蘿蔔 據現代醫學研究,胡蘿蔔所含豐富的果酸有利於醣脂代謝,實驗提取的物質,有明顯降低血糖的作用。一直以來人們認為胡蘿蔔很甜,糖尿病患者不適宜食用,實際上胡蘿蔔本身的甜味是它固有的特性,不是因為含有太多的糖,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僅為7.7%,但是國內並沒有關於胡蘿蔔能降血糖的研究,只是在民間常用單...

閱讀詳情 »

一、想要寶寶長得高,只能喂七分飽,讓寶寶能始終保持一個正常的食慾,不宜一時過飽一時過餓。應該以「七分飽」為最佳狀態,如果寶寶長期吃得過多,極易致腦疲勞,造成大腦早衰,影響大腦的發育,智力偏低。此外,吃得過飽還會造成肥胖症,從而嚴重影響骨骼生長,限制寶寶身高發育。 二、營養師推薦的寶寶長高食譜 早餐把...

閱讀詳情 »

台灣人很少直接食用椰子油,因為坊間不少傳聞,椰子油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不過營養師表示,椰子油凝固點在20到25度,而人體體溫大約36、7度,因此不會沉積在血管壁內。 醫師則說,其實初榨椰子油將近50%成分是月桂酸,可以抗病毒、不易疲累,而且提供熱量的同時,卻又不會轉變成脂肪囤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