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夾娃娃也會成癮 醫:似成癮應治療

夾娃娃也會成癮 醫:似成癮應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夾娃娃機充斥於大街小巷,不管是皮卡丘或是Hello Kitty,投10元就可以試技術或運氣。對大多數人只是娛樂,卻有人抓到無法自拔。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張俊鴻指出,玩夾娃娃機也可能成癮,且成癮多共伴其他身心症,建議有疑慮民眾諮詢醫師。

沉迷夾娃娃 竟犯罪強奪

張俊鴻指出,新竹有位35歲林姓男子從事電梯維修業,沉迷娃娃機竟然玩到錢不夠,瞞著老婆辦理信用貸款,最後竟然犯下竊案,毀了原本穩定的工作和生活。

另一個案例,則是高雄從事板模工作的40歲張姓男子,也因為夾娃娃機花費過大,把2萬元薪水花完後,因為屢夾不到價值650元的藍芽喇叭,竟然用強力磁鐵去偷,遭店家報警依竊盜罪送辦。

夾娃娃機為什麼這麼吸引人?張俊鴻分析,在嬰兒心理研究中發現,新奇事物和明亮顏色都可以引發人們好奇與興趣。輕快音樂也可使心情愉快,增加衝動購物的機會。商業心理學很早就發現,撥放大聲的舞曲可以增加民眾衝動購物。

產生成癮的因素 與腦部回饋系統有關

張俊鴻進一步解釋,從腦科學角度,人腦有個俗稱快樂中樞的獎賞回饋系統。1953年的加拿大奧茲(James Olds)和米爾納(Peter Milner)在老鼠腦部插入電極,當老鼠壓到籠裡的桿子,就會刺激牠的大腦分泌多巴胺,產生愉悅感。研究發現,老鼠竟然不吃食物,寧願一直去壓桿子。

這些腦區主要包含了腹側被蓋區(VTA)、伏隔區(nucleus accumbens)、前額葉皮質。在傳統的成癮研究就發現古柯鹼、酒精、安非他命可以增加這些腦部區域的活性。新研究也指出,熱戀期(三個月內)、吃巧克力、幽默的笑話也會增加這些腦區活性。醫師推測,玩夾娃娃機也可能促發這個系統,使多巴胺大量分泌,產生愉悅感覺。

成癮無法自拔 醫籲身心科求診

成癮有三大特性,耐受,戒斷和失控。醫師說,新研究發現,某些行為也會成癮,例如玩夾娃娃機,可能越夾越大或越多的娃娃才覺得愉悅(耐受);不能玩的時候就坐立難安(戒斷);開始影響工作、上學,甚至把薪水花光(失控)。但張俊鴻強調,有這三大特性不代表就是成癮,建議還是要進一步評估。

張俊鴻指出,很多上癮者其實合併了其他身心症,例如64-90%青少年物質成癮,可能也有其他精神共病例如憂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需一起治療,改善效果才會好。此外,成癮並非只有藥物治療,還有認知行為治療、學校團體治療、家庭團體治療、正念治療、治療性營隊等非藥物治療。

【延伸閱讀】白色情人節 小心恐怖情人在身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比建議攝取量少了近半;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90%以上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男性平均每天僅攝取13.7公克膳食纖維,女性14公克,比衛福部建議的每日攝取量25至35公克少了近半。 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指出,膳食纖維是一種無法被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醫學已證實有穩定血糖、降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農曆七月鬼影幢幢?一名70歲老翁最近半夜睡不好眠,常抱怨看到死去親人回來找他,有時候看到蛇在地上爬或蟲子在手臂上鑽,嚇得在屋內搬東西來擋住。家人對荒誕怪異的行徑又驚又怕,將其送醫才診斷罹患「路易體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是神經退化疾病 易出現視幻覺老翁2年前開始出現行動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為臺中市3例、新北市及臺南市各1例;由於近期各地午後仍有降雨機會,該署籲請民眾應加強落實環境孳生源清除,並做好防蚊措施。發病個案住家周邊消毒  防止疫情擴大  。新北市個案為新莊區民全里60多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