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保護力、心肌炎難兼顧? 李秉穎曝「隔12周」再讓孩子打第二劑風險低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要保護力、又怕發生心肌炎副作用,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拍板決定恢復讓青少年接種第二劑BNT疫苗之後,又成為家長最頭痛的兩難。究竟該不該讓孩子打第二劑BNT疫苗?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30)日解答,還是建議去打第二劑,因為在第二劑間隔拉長到12周以上後,有助降低心肌炎發生率,打疫苗是利大於弊。

目前能讓12到17歲青少年族群接種的疫苗僅有BNT疫苗,但青少年接種mRNA疫苗比較容易發生心肌炎,尤其第二劑比第一劑風險高,因此,台灣先前一度喊停第二劑的接種,但面對南非新變種病毒「Omicron」威脅,指揮中心已經重新恢復接種。

李秉穎下午出席疫情記者會,向家長喊話,讓青少年接種第二劑BNT疫苗是利大於弊,雖然青少年族群染疫少演變成重症,但校園一向是大規模傳播的可能源頭,一人傳全家,更是社區傳染鏈重要的關鍵,他還是建議青少年要接種第二劑BNT,不過,完全沒有強迫,是自由意願。

李秉穎表示,後續研究已經發現,把第二劑BNT疫苗的接種間隔延長為6到14周,比仿單建議的3周、以及先前國內建議的4周更長時,不僅不會影響保護力,因為新冠疫苗的接種間隔比較久一點,反而抗體會高一點,延長第二劑的接種間隔,不僅不會影響抗體生成性,從加拿大、歐盟跟英國的監測數據來看,也會減少心肌炎發生比率。

李秉穎強調,儘管相關研究及監測並不是嚴謹的對照性研究,不過至少觀察到的數據「暗示」,在第二劑接種間隔延長之後,心肌炎的發生率就減少,像英國也曾暫緩接種,但現在也讓青少年在間隔12周以上後接種了。

李秉穎說,因為有了這些數據,青少年還是應該打第二劑,因為變種病毒不停出現,台灣隨時可能有破口,還是有社區傳染的風險,青少年接種疫苗才能建構群體免疫的保護網。

青少年接種BNT之後,要特別注意有沒有相關的不良反應。李秉穎提醒,台灣觀察發現,不良反應通常在14天之內發生,年輕男生特別要注意,接種後28天內,只要有胸痛壓迫不適、心悸、暈厥、呼吸急促或運動耐受不良,爬個一樓就喘得要死等心肺功能疑似受損症狀,要立即就醫。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最新曝光!青少年打BNT「全台23人爆心肌炎」 1男1女還在住院中

本土連續26天「加零」 單日5境外移入打過BNT、科興、嬌生都擋不住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灣一名58歲的陳女士,受慢性尿路感染約3年之久,服藥兩年多,症狀一直沒改善,尿中常有黃白色懸浮物和臭味,排尿時常疼痛。之前就醫接受腹部X光檢查懷疑是膀胱結石,為了再次確認病情,前往書田診所就醫,結果發現長年來的尿道感染遲遲未好,是一顆約貢丸大小的尿道憩室結石在作怪。替該病患進行治療的台灣書田診所泌...

閱讀詳情 »

「當時知道自己身體已經不行了,但還是硬撐將行程講解完,然後我就昏倒了。」平常注重養生的Vicki是台灣雄獅旅行社的金牌領隊,出國帶團機會頻繁,個性獨立、凡事要求完美的她,長期壓力累積卻不自知,終於在一次澳洲帶團時爆發,當時發燒到43度,突然暈倒在客人面前,而這次的經歷,也讓她開始正視自己的健康,經過...

閱讀詳情 »

忍不住就是想吃一些高熱量、富含葡萄糖食物?這不一定是你「有意識」的錯,而是大腦自然演化的結果。學界發現腦部的食慾調節中樞會受到特定化合物影響,讓我們更想吃充滿熱量的食物。除了源頭管理,科學家也發現另一種來自中草藥的化合物可以加速燃燒脂肪,兩者同樣都可以在未來成為研發新藥的線索。 找到大腦渴望熱量的原...

閱讀詳情 »

東莞的小屹屹出生時是健康寶寶,卻因從出生起就擦紅丹爽身粉,在只有4個月大時成為為腦癱。 我們常常以為居家生活最安全,殊不知,家裡同樣到處潛伏著有毒物質。 總結了八種日常生活中的有毒物質,父母一定要看! 家長原本想預防皮炎 小屹屹健康出生,四個月大時卻被診斷為腦癱,這個噩耗讓全家人都難以相信。25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