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檢發現胃黏膜下腫瘤 內視鏡剝離術順利切除

健檢發現胃黏膜下腫瘤 內視鏡剝離術順利切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0歲女性,赴健康檢查時,發現胃小彎有1顆約1公分的黏膜下腫瘤,進一步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確診,經醫師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順利切除腫瘤,且術後未發生穿孔等併發症,患者也開始進食,術後三天順利出院。

黏膜下腫瘤變大 內視鏡檢查易發現病症

臨床上,常見的胃癌及大腸癌,主要是由腸胃道最內的黏膜層長出的病灶,若往外的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及肌肉層所長出的腫瘤,就稱為黏膜下腫瘤;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康瑞文指出,黏膜下腫瘤上面覆蓋有正常黏膜層組織,當腫瘤體積大到覆蓋上面黏膜層頂起來時,在鏡檢時,就會被發現病症。

腫瘤變大要小心 恐出現腸胃道出血

若懷疑患者可能為黏膜下腫瘤,這時就會安排內視鏡超音波,確定腫瘤大小,並透過超音波特徵及從腸胃道的哪一分層出來,推測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康瑞文醫師表示,過去文獻指出,鏡檢發現的黏膜下腫瘤通常小於兩公分,患者多無徵兆,但腫瘤逐漸變大時,就會出現腹痛、腸胃道出血或阻塞等症狀,若仍無法判斷,就需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導引做組織取樣,再決定是否切除腫瘤。

內視鏡切除治療 患者術後即可進食

治療上,若為小於兩公分的黏膜下腫瘤,則建議可先使用內視鏡切除,再根據腫瘤位置和大小,選擇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或內視鏡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治療;康瑞文醫師表示,透過內視鏡治療,因具有保留器官、縮短住院時間及術後即可進食等優點,提供給患者較佳的選擇,目前院內也引進此技術,順利幫助不少病患恢復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接種麻疹疫苗前 先了解自己該不該打麻疹疫情延燒,想要有效防範最關鍵就是接種疫苗,但要注意,並非每個人都得挨針!台灣從1978年起,已實施2劑麻疹疫苗接種,接種率達97%;因此,2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仍具有接種疫苗後的保護力,且1976年曾流行過麻疹,民眾若曾感染過,體都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使慢性精神病人養成運動習慣,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日前在室內體育館舉辦「屁股扭扭,健康久久」運動會,共有近200名慢性病人參加;運動會的尾聲,職能治療師帶領大家回顧賽事,並引導思考運動習慣的重要性,透過這樣的分享省思,使「屁股扭扭,健康久久」運動會不單單只是一場運動賽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產後婦女泌乳細胞分泌奶水是因需哺乳,但若莫名泌乳可要當心!一名33歲的林太太,生理期已兩個月沒來,驗孕檢查也呈現陰性反應,但近一個月卻開始出現乳房腫脹、乳汁分泌、頭痛、疲倦、精神不濟的情況,就醫後透過抽血、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她腦下垂體長出一顆約0.5公分的泌乳激素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成立近20年來,每年都為全國肌萎縮症病友家庭籌辦兩天一夜的活動;期待病友家庭能藉此社會參與機會交流照護經驗、增進家庭凝聚力並抒緩平日照顧壓力。今年「進擊的契機~107年肌萎家庭成長營」活動,日前於基隆市舉辦,全程規劃無障礙動線、租用無障礙升降遊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