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檢發現胃黏膜下腫瘤 內視鏡剝離術順利切除

健檢發現胃黏膜下腫瘤 內視鏡剝離術順利切除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0歲女性,赴健康檢查時,發現胃小彎有1顆約1公分的黏膜下腫瘤,進一步接受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確診,經醫師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順利切除腫瘤,且術後未發生穿孔等併發症,患者也開始進食,術後三天順利出院。

黏膜下腫瘤變大 內視鏡檢查易發現病症

臨床上,常見的胃癌及大腸癌,主要是由腸胃道最內的黏膜層長出的病灶,若往外的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及肌肉層所長出的腫瘤,就稱為黏膜下腫瘤;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康瑞文指出,黏膜下腫瘤上面覆蓋有正常黏膜層組織,當腫瘤體積大到覆蓋上面黏膜層頂起來時,在鏡檢時,就會被發現病症。

腫瘤變大要小心 恐出現腸胃道出血

若懷疑患者可能為黏膜下腫瘤,這時就會安排內視鏡超音波,確定腫瘤大小,並透過超音波特徵及從腸胃道的哪一分層出來,推測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康瑞文醫師表示,過去文獻指出,鏡檢發現的黏膜下腫瘤通常小於兩公分,患者多無徵兆,但腫瘤逐漸變大時,就會出現腹痛、腸胃道出血或阻塞等症狀,若仍無法判斷,就需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導引做組織取樣,再決定是否切除腫瘤。

內視鏡切除治療 患者術後即可進食

治療上,若為小於兩公分的黏膜下腫瘤,則建議可先使用內視鏡切除,再根據腫瘤位置和大小,選擇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或內視鏡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治療;康瑞文醫師表示,透過內視鏡治療,因具有保留器官、縮短住院時間及術後即可進食等優點,提供給患者較佳的選擇,目前院內也引進此技術,順利幫助不少病患恢復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友除了要爭取更長的存活期,也值得擁有高品質生活。為了避免癌友因癌症骨轉移病識感低,耽誤診治時間;改善患者治療積極度低的窘境,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陳自諒院長表示,院方舉辦二週年院慶系列活動期間,啟動《BoneBone骨力 抗癌有力》策展,宣示醫院積極協助癌友全方面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新增7例境外移入新增個案,分別來自菲律賓2例(第744例、第749例)、俄羅斯4例(第745例至第748例)、本國籍美國入境(第740例),當中俄羅斯病例原訂在今日要表演芭蕾舞,全團員共52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緊急對其他48人再採檢,主辦單位也在午間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媒體報導,台北榮總在1萬4,765件血液檢體中,發現11件新冠抗體陽性,很可能曾經感染新冠肺炎,回推陽性率約萬分之5,全台可能有1.8萬人具有新冠抗體,研究成果發表在《刺胳針區域健康–西太平洋》醫學期刊,意味台灣可能潛藏本土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39歲女性,長期經痛與經血過多,白天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晚上也難以成眠,情緒變得非常負面。婦產科求診用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直徑竟然是9公分,一般女性則只有4至5.5公分,體積更是7至8倍,確診子宮肌腺症,後利用高劑量黃體素治療,症狀大幅降低,治療1年後子宮直徑也縮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