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經痛90%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體積擴張7倍最嚴重恐不孕

經痛90 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體積擴張7倍最嚴重恐不孕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39歲女性,長期經痛與經血過多,白天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晚上也難以成眠,情緒變得非常負面。婦產科求診用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直徑竟然是9公分,一般女性則只有4至5.5公分,體積更是7至8倍,確診子宮肌腺症,後利用高劑量黃體素治療,症狀大幅降低,治療1年後子宮直徑也縮小2公分。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鄢源貴表示,當經血排除不完全,有可能殘留在子宮內壁或回流到輸卵管或以外地方,例如卵巢、膀胱、大腸等縫隙,就有可能發生子宮內膜細胞異常增生,也會發生發炎反應。經痛是很常見症狀,也可能誘發嘔心、想吐、腹瀉等不適,長期發炎則容易發生組織纖維化。


鄢源貴持續說明,個案子宮體積大於一般女性,原因在於子宮內膜細胞侵犯到子宮內壁,除了組織異常增生,也因長期發炎,造成引發血液聚集腫脹外,在不斷受傷修補下還有了一定程度纖維化。比較保守的治療多用服藥方式,讓月經影響降低,有時會用藥物希望讓病患暫時停經,不讓經血持續影響受傷部位。


鄢源貴也說,子宮內膜異位最嚴重可能導致不孕,如果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有可能會動用外科手術。下治療診斷時,必須考量患者有沒有生育打算,去除病灶處時要很小心,因反覆手術也可能影響子宮、卵巢、受孕等功能,因此術前跟病患要良好溝通,如果病患仍有受孕需求,就會偏向使用長期藥物治療,減少子宮受傷風險。


鄢源貴補充,臨床統計中,台灣約有30%女性有子宮內膜異位相關病症,因經痛到婦產科就醫的女性,當中90%很可能與子宮內膜相關,可以說大部分經痛跟子宮內膜異位有關係,若不搭配藥物控制,只要女性還有月經,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會再復發,為避免因反覆手術影響子宮,長期藥物治療成趨勢。


鄢源貴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慢性疾病,除了要有長期治療的觀念,也要每3至6個月定期追蹤。此外,保持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避免過度進補,規律運動釋放壓力,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都有助於控制疾病、避免惡化或復發,找回屬於自己的健康人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生殖醫學停看聽 北醫婦科醫師王呈瑋健康開講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北市一對身材偏矮小的夫妻帶著8歲兒子至醫院求診,表示十分注重孩子的營養與運動量,但兒子卻一直都是同儕中最矮小的,導致長期缺乏社交自信。經過3年的持續追蹤,生長曲線一直維持落後3個百分位以上,每年僅長高4點多公分,經多方考慮與討論,家長決定在男童升小學五年級時自費施打生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過敏、筋骨痠痛與「氣」有關! 醫:消耗要回補天氣有變化,身體總是容易出狀況。無論鼻子及皮膚過敏,或四肢痠痛、關節風濕痛,資深中醫師李深浦分享傳統中醫如何看待「氣」的影響。「氣就是你體內產生的熱量、營養的燃燒,運動產生的體能,這個都是體氣的變化。」知名中醫師李深浦表示,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每年一度的大學指考即將登場,面對即將到來的大考,許多考生前過度緊張,擔心書讀不完、遇到不會寫的題目、劃錯卡等意外發生,如何冷靜地應對人生大考?知名心身診所院長洪敬倫醫師表示,考試前難免會有壓力,在最後一段衝刺期,越要養成規律的習慣,維持生理作息的穩定,若是應考時非常緊張...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邱雯馨報導在家防疫期間,許多人盯著3C產品的時間變長,有些人發現,明明沒有髮絲擋在眼前,但視線中卻出現毛髮、飛蟲的影像,且當眼球不動時,那些漂浮在眼前的東西還會繼續移動,護理師健健指出,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飛蚊症,當眼前黑點數量變多時,就要提藥警覺,因為很有可能是視網膜剝離或視網膜裂孔,會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