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身運動夯 「慢性運動傷害」悄上身

健身運動夯 「慢性運動傷害」悄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台灣吹起全民健身瘋,但隨之而來,因運動導致受傷的狀況也頻傳,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鄭宇軒表示,這一兩年因健身受傷求診的病人上升1至2成,大多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或過量運動所致。

運動傷害分急慢 疼痛加劇要就醫

鄭宇軒指出,門診近來常見20多歲開始健身的年輕人,因姿勢不正確或負重過量而產生運動傷害,大多發生在肩部、膝關節及下背等部位。運動傷害可粗略分為急性慢性傷害;急性運動傷害,像是:脫臼、骨折、扭傷或出血等,因為疼痛狀況明顯,通常立即治療後經過適當休息可緩解。

切記先熱身  「動態伸展」降低傷害

一般來說,急性運動傷害通常給予傷口處理,包括手術、消炎止痛等,待疼痛緩解後如要恢復健身則需採漸進式進行,切勿立即回到原本的運動強度。

鄭宇軒表示,運動前應以「動態伸展」作為熱身,也就是以活化身體肌肉,增加核心溫度肌肉伸展效果,而非單純靜態拉筋,這樣可減低運動傷害的產生。身體若有任何不適建議還是多加注意並及早就醫,以免運動變成傷害得不償失。

慢性運動傷害 增生療法可緩解

 鄭宇軒提到,慢性運動傷害往往不知道什麼時候受傷、傷在何處,只覺得有些不舒服,但休息後好像又無礙,重複累積直到疼痛加劇後才想要就醫。慢性傷害的受傷機轉有時很難完全了解,有時也很難定位真正受傷處,因此需要更精細的檢查及觀察加上長時間復健方能完整治療。

慢性運動傷害的處理方式,是由醫師先評估症狀,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例如適當的運動處方、復健儀器治療或使用增生療法。增生療法是指利用藥物注射,刺激慢性受損的組織得已重新生長,達到增加組織強度減緩疼痛的效果。

鄭宇軒解釋,目前常見得注射物為葡萄糖水或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葡萄糖水在體內一定時間後會自然吸收,對人體負擔小。高濃度血小版血漿(PRP)富含生長因子,可更直接針刺激患部組織生長。

鄭宇軒醫師提醒民眾,健身前一定要暖身,且要量力而為,若有任何不適應及早就醫,以免變成慢性運動傷害。

【延伸閱讀】

三陰性乳癌超惡霸 PARP 抑制劑來對付

爆菊影響房事?! 藥師分享有「痔」無恐撇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0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幾乎失傳的手診,建議收藏》手心出汗肺脾虛,指肚泛紅血脂高;五指關節青筋暴,末梢循環定不好。 消化吸收看五指,指間有縫腸胃虛; 指甲豎棱肝病變,指根凸起大便差。 大魚際,有深紋,心律不齊易心慌; 手腕延伸小魚際,青筋明顯會腰痛。指甲顏色常泛白,記得補血補腎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汽機車排出的廢氣、熱氣,以及柏油路、水泥地吸收大量的熱能,造成都市熱島效應。台灣夏季愈來愈熱,但家有過敏性鼻炎的小朋友,夏天可以吹冷氣嗎?中醫師建議,將冷氣溫度控制在攝氏28度以上,有點熱的溫度會小流汗,促進身體排毒;若完全不吹冷氣,反而容易引起皮膚炎,甚至發生中暑症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菸齡超過20年的王先生,今年才41歲,10年前被診斷呼吸道過度敏感,近期出現陣發性劇烈咳嗽並有濃稠黃痰狀況,就醫治療後被確診為氣喘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病症候群(ACOS),若進一步惡化可能造成呼吸衰竭。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胸腔內科黃建文主任表示,王先生罹患的是一種慢性疾病,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夏天紫外線強大,這時若未做好完善的清潔保養,恐會讓油脂、斑紋甚至是粉刺、青春痘找上門,致使肌膚暗沈無光;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鄭欣宜指出,皮膚除了要定期保養、保濕等防曬工作外,其實也可透過飲食方式,有效抗痘,達到美白效果。像是可多食用高纖維且低GI飲食,包括全穀類、深綠色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