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身運動需要有搭檔?! 優質乳清蛋白最速配

健身運動需要有搭檔?! 優質乳清蛋白最速配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想要身體健康,擁有標準的體型,養成每天健身運動習慣必不可少;然而,除了健身之外,更需要有足夠的營養,才能達到目的。尤其是運動後補充乳清蛋白,由於可以提升健身運動時肌肉的鍛練,以及體重管理的成效,致使很多人在健身運動後,都會立即補充乳清蛋白。 

安全又有效的運動為輕度至中度

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暨胃腸肝膽科主任譚健民指出,現代人要進行安全又有效的運動,就要先了解運動的強度,並且循序漸進的來增加運動量,更希望能在醫師的健康規劃之下,來選定自己最合適的運動項目,才不會因為運動錯誤,而造成運動傷害,甚至衍生突如其來的急性病症。運動可分為重度、中度及輕度,每天運動時間則視運動強度而定,而安全又有效且適合多數人的運動則是輕度至中度,運動項目包括快走、騎自行車、游泳及跳舞等。

補充乳清蛋白可提升健身成效

譚健民主任表示,蛋白質是人體相當重要的營養素,而且蛋白質可以幫助肌肉生長,對於健身、運動、體重管理的人,攝取足夠適當的蛋白質更是影響成效的關鍵。由於乳清蛋白在人體中的吸收速度很快,30分鐘之內乳清蛋白就可以被分解成小胺基酸分子,送到體內各組織,更可提升健身運動的肌肉訓練成效。

補充乳清蛋白方便且利於腸胃吸收

那麼到底什麼是乳清蛋白?為何健身運動需要乳清蛋白?譚健民主任解釋,乳清蛋白是目前最常見的蛋白補充品,是從牛奶精煉而成的。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大約3.2%,其中20%是乳清蛋白,80%是酪蛋白(casein),在製造乳酪時,酪蛋白會凝固,剩下的液體就是乳清蛋白了。乳清蛋白本身僅含有微量乳糖,但卻含有所有9種必須氨基酸。在運動之後食用,補充乳清蛋白不但方便,也利於腸胃吸收,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補充肝臟及骨骼肌肝醣的耗損。

非重度運動者 不建議補充乳清蛋白

如果不運動可以補充乳清蛋白嗎?而補充過多會怎樣?譚健民主任強調,過量的蛋白質會造成身體負擔,因為將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時,會產生一些含氮廢棄物質,需要經由腎臟的代謝,因此會造成腎臟負擔;所以,如果是輕度或中度運動者,則不需補充重訓用的高乳清蛋白,以免造成肝腎負擔。

需要限制蛋白質攝取者 應在醫師指導之下來食用乳清蛋白

譚健民主任指出,某些人在初期食用乳清蛋白時,或許會偶爾出現某些罕見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如乳糖耐受不良、腸道蠕動刺激而解稀便、胃氣脹,甚至某些存有潛伏性肝腎疾病者在過度高單位的蛋白質補充之下,亦會導致潛在肝腎疾病的急性病況惡化如尿路結石、腎結石甚至腎衰竭,或者使得肝臟功能急性惡化。因此,有潛伏性肝腎疾病而需要限制蛋白質攝取者,選擇優質適量的蛋白質補充更為重要,更應在醫師指導之下來食用乳清蛋白。

看清楚營養標示上所列示成分

譚健民主任並建議,上班族想要身體健康,除了健身運動之外,飲食上也要做調整,應該要均衡攝取營養,持之以恆慢慢去改變飲食、運動習慣與營養補充。至於要補充乳清蛋白,應看清楚營養標示上所列示的蛋白質、熱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糖、鈉含量,精準掌控攝取的量,並依照個人需求去做選擇。雖然,採取乳清蛋白補充劑可以幫助消耗所需的蛋白質量,並可增加肌肉質量,但並非攝取更多的乳清蛋白質,就等同於會增加更多的肌肉。換言之,不是攝取越多就越好,應適可而止。

參考文獻

Tipton KD, Wolfe RR. Protein and amino acids for athletes. J Sports Sci 2004 22:65-79.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7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血友病患者,因害怕出血,不敢運動,其實是錯誤觀念。三軍總醫院血友病防治及研究中心主任陳宇欽表示,血友病患者應多進行游泳、騎腳踏車等非碰撞性運動,加強肌力可以保護關節,減少出血頻率。他更提醒,患者要勇於接受規律預防性治療,定期注射凝血因子,也能降低出血風險。血友病分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播,也再一次引起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相關討論。除了思覺失調症以外,情感性精神疾病(如躁鬱症)是另一種盛行率較高的精神疾病,衛福部草屯療養院心身組醫師蔡昀霖提醒,季節有時也是影響躁鬱症狀起伏的因素之一,民眾要多加注意。情感性精神疾病 季節交替時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有別於其他癌症治療,攝護腺癌治療在傳統的手術、化療、電療外,近年更增加荷爾蒙療法。一名74歲病患過去確診為第4期轉移性攝護腺癌,第一線荷爾蒙治療控制3年多後,治療不但失效且顯示有新的肝臟與骨骼轉移。又進一步接受化學治療,但成效仍不如預期。幸好在醫療的進步下,病患有新選擇。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今(108)年2月,北市一位母親因兒子沒乖乖吃飯,呼巴掌、抓頭撞地板、逼他撿地上飯粒吃,事件令人震驚與不捨。家扶基金會指出,去年提供受虐兒少服務中,有超過1,200名兒少需接受「心理創傷復原服務」,花費近4,000萬元,呼籲各界重視並能支持善款籌募。去年千名受虐兒 施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