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傳統心房顫動抗凝血藥 其實不適合亞洲人

傳統心房顫動抗凝血藥 其實不適合亞洲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醫界早發現,心房顫動會增加中風風險,傳統多以抗凝血藥「華法林」(Warfarin)降低中風風險。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王俊傑醫師在「華人首版心房顫動治療指引」發佈記者會中表示,根據數據統計,台灣心房顫動患者使用傳統藥物後,不只容易出現出血性中風,一旦有出血性中風,死亡機率更高達46%,代表每兩名患者,就約有一人死亡。

亞洲人使用傳統抗凝血藥 總死亡率只下降26%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歷經三年多努力,結合15家醫院、27名專家、教授,終於發表華人首版心房顫動治療指引。王俊傑醫師指出,根據歐美研究報告,歐美白種人使用華法林藥物後,總死亡率下降64%;可是亞洲人(包括台灣人)用藥後,總死亡率只比安慰劑下降26%。

此外,使用華法林必須定期抽血檢測凝血功能,劑量過重會造成顱內出血,劑量過低則無法預防中風,而亞洲人、台灣人的用藥安全範圍更狹窄。

許多食物、藥物 都會影響華法林效果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副理事長、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教授指出,許多食物、藥物都會影響華法林效果,華法林又稱維生素K拮抗劑,只要任何含維生素K的食物,都會造成影響,從綠色蔬菜、咖哩、辣椒、芒果、柚子,到一些常見中藥材,都可能干擾療效,門診曾遇到吃素患者抱怨沒東西可吃,由於飲食、用藥禁忌甚多,常造成患者很大困擾。

相較之下,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NOACs)較適合亞洲人。江晨恩醫師分析,研究數據顯示,非亞洲人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與使用華法林藥物相比,中風、全身性栓塞風險只下降15%,而亞洲人下降幅度達35%。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 較適合亞洲人
此外,研究報告也發現,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可以比華法林多降20%的死亡率。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在亞洲人可以比華法林更減少43%的大出血,減少68%的腦出血。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的其他優點還包括不需監測、固定劑量,而且有些逆轉劑(即俗稱的解毒劑)已經上市。

因此在2016年版的指南中明確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應全面取代華法林,成為心房顫動患者預防腦中風第一線用藥。但醫師也提醒,如果病患合併有中重度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或曾接受機械性瓣膜手術,或有第4或第5期腎病變的病患,則只能使用華法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3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27歲伶伶在診所擔任護理師,才剛新婚2周竟發現自己罹患淋巴癌,當時身心承受極大震撼,好在她並未慌亂手腳,在專業意識及同事提醒之下,於治療前趕緊凍卵,為自己保留一線「生」機。 國人罹癌個案逐年增加,隨著藥物及手術治療的精進,存活率提高不少,許多年輕癌友在抗癌時,並沒有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在台灣,每6個癌症新病人就有一位正值生育年齡。新婚的傳勇展開兩人幸福世界沒多久,隨即發現罹患白血病,倉皇中做了化學治療和血液及骨髓移植,還好順利保住性命。雖然白血病治療對傳勇的生育能力產生永久傷害,但時隔八年,他有幸喜獲麟兒。傳勇說:「幸好當初有醫師、護理師的提醒,在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質子是治療癌症的新利器,但在太空卻可能破壞衛星電子元件,導致運作失常,甚至失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粒子物理暨照射核心實驗室」,可模擬太空近地軌道上的高能質子輻射狀況,提供衛星執行任務的安全檢測,7月21日正式加入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所發起的「太空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資料顯示,近日台灣夏季室外氣溫動輒攝氏36度以上,甚至有時會高達攝氏39度,在這高溫下,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 根據衛生福利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分析全國181家醫院急診及時資料顯示,今年7月1日至24日止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659...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