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傷口久不癒合 染菌鼠蹊部竟腫脹

傷口久不癒合 染菌鼠蹊部竟腫脹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30多歲的陳先生,日前在工作時,被鐵釘刺傷右小腿前側,因傷口不大,所以沒有特別包紮,僅自行使用消炎藥和優碘擦拭傷口,但一個月後傷口未癒合反而出現潰瘍,右側鼠蹊部還長出腫塊。台大新竹分院感染科醫師鄭琬豑表示,根據診斷,患者的症狀是由非結核分枝桿菌 〈NTM〉感染造成,經過藥物治療後,傷口已經逐漸癒合、腫塊也縮小。

據了解,陳先生的傷口起初並不大,因此沒有包紮或避免接觸到水,未料數天後傷口開始紅腫,他自行擦藥,但傷口未癒合,還在鼠蹊部長出會痛的腫塊,才緊急就醫治療。患者到院後,連續幾天接受皮膚感染細菌的抗生素治療後,右小腿傷口和右鼠蹊部腫塊仍持續變大。因此,醫師安排清創手術,並對發炎感染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和多種病菌培養,才確診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鄭琬豑透露,非結核分枝桿菌與結核菌不同,不具高傳染力和致病力,但非結核分枝桿菌普遍存在於水、土壤等周遭環境,開放性傷口若未接受妥善包紮處理,病菌就有機會從傷口進入,引起皮膚感染潰瘍,甚至沿著淋巴回流,造成淋巴結發炎腫大。免疫系統不全患者,更可能因非結核分枝桿菌造成各項器官感染,如肺部、皮膚軟組織、淋巴結、骨骼、以及人工導管感染等。

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臨床上難以早期診斷,因為其臨床表現和其他常見細菌相似,病菌培養和菌種鑑定較為困難。鄭琬豑提醒民眾,若出現傷口久不癒合的狀況,尤其是透過一般抗生素治療仍未改善時,應考慮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可能性。若確認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應該使用針對非結核分枝桿菌的藥物,並可能需要合併外科引流或清創手術,以達成好的治療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613

相關推薦

( 圖片來源99.com.cn) 年紀大了,不少老年朋友都患上了「老年病」,糖尿病便是其中之一,得了糖尿病,控糖是最重要的,控糖不是不敢吃而是學會聰明的吃。今天為大家介紹7種飲食,適量使用,對糖尿病很有幫助,非常實用,值得收藏。 1生薑-調節血糖代謝,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每天不超過10克為宜 功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25歲的陳小姐,一年前因右下智齒蛀牙曾至牙科診所做拔牙處理,但術後腫脹疼痛,右下嘴唇附近約五元硬幣大小的區塊麻木感至今仍未消退。上個月左下智齒疼痛,陳小姐害怕相同情形發生,於是至楊梅天成醫院牙科求診。經牙醫師以新型二階段矯正式拔牙手術後,順利移除左下水平智齒,術後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一名兩歲的小妹妹發生上吐下瀉,發燒的症狀,在服藥及父母照顧下,噁心嘔吐症狀有漸漸改善,但在退燒的隔天,小妹妹眼睛忽然上吊,甚至四肢抽搐,持續達兩分鐘!父母見狀,趕緊把女兒送醫。經檢查小妹妹到急診室後恢復了意識、活力,抽血結果沒有明顯異常,然而在急診室觀察的期間,小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癱瘓病人無法自行翻身,長期容易血液循環不佳,恐造成壓瘡、褥瘡,甚至皮膚潰爛、全身感染致死,照護者必須徒手幫忙翻身,久而久之卻導致腰部受傷;北港農工研發「自動翻身機」,利用翻身布緊貼著患者背部,就像一隻大手一樣幫病患翻身,大幅減輕照護者負擔。目前專利已技轉給業者,將進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