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傷寒傳染途徑與預防之道

傷寒傳染途徑與預防之道

傷寒是常見的傳染疾病之一,雖然台灣本土的傷寒案例並不常見,但近日傳出境外移入的傷寒案例,也使民眾對傷寒的病識感逐漸升溫。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傷寒可能會藉由被病菌污染之食物、飲水而傳染,尤其蔬果、生食、水產、貝類等皆可能成為傳染媒介,提醒民眾應留意飲食與環境衛生,以減少染病的可能。

 

傷寒傳染途徑與預防之道

 

傷寒為台灣法定傳染疾病之一,也是常見的腸胃道傳染疾病,隨著環境衛生的改善,台灣傷寒案例已大幅降低,但仍未絕跡。根據疾管署資料指出,今 (2019) 年截至9月23日為止共有18例傷寒病例,其中4例為本土疫情,其餘14例則由東南亞、中國大陸、巴基斯坦等地境外感染。

 

柳朋馳醫師表示,傷寒主要是藉由受污染的飲食、飲水等方式傳染,若是食用到受患者或帶菌者污染的水、蔬果、生食、水產、貝類等食材,就容易出現不適症狀;而值得注意的是,蒼蠅也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媒介之一!若食用受污染食材的帶菌數量越高,越有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病症。

 

飲食、飲水充分加熱再食用是避免傷寒感染的方式之一,柳朋馳醫師說明,飲食應煮熟並採熱食為宜,飲用水最好煮沸再喝或選擇飲用品質良好的包裝水;此外,也要特別留心個人衛生習慣,包括飲食前、如廁後都應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以減少病菌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柳醫師也提醒,若必須前往傷寒高風險地區時,建議可提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需自費接種傷寒疫苗,以增加身體的保護力。

 

傷寒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家醫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 柳朋馳醫師

 

延伸閱讀:

【如何預防小兒傳染病】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4192

【認識傷寒與常見症狀】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5416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傷寒傳染途徑與預防之道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短短一個月,武漢肺炎疫情在中國乃至全球急速蔓延,幾近失控,在台灣,一時之間,人人聞新型冠狀病毒色變,恐慌造成的流言四起、搶口罩排起長長人龍,但這一切陌生嗎?猶記2003年SARS來襲,也有著相同的恐慌,相同一窩蜂爭搶囤積防疫物資或號...

閱讀詳情 »

▲台大醫院開設「疫病門診」獨立收治具風險的病人。(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各大醫院在過完年之後防疫無不升級,台大醫院就啟動病人三級分流,除了去過湖北、武漢的高風險病人直送隔離病房之外,具中國暴露史的中風險病人更直接開設「疫病門診」獨立收治;...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食不下嚥,已經是「癌」!一名35歲男子,近兩個禮拜以來,吃東西時老是感覺吞嚥困難,不但固體食物需要咀嚼到很小塊才能夠吞下去,甚至漸漸只能喝一些液體食物,驚覺不對勁求診,一照胃鏡,竟在下3分之1食道處發現鱗狀上皮惡性腫瘤,而每天抽一包半的...

閱讀詳情 »

接受靜脈曲張治療後,日常生活該注意哪些重點事項呢?琳安聯合診所院長王志軒醫師表示,治療後除了患處的傷口照護外,建議還要適度活動、避免刺激性飲食,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唷!  靜脈曲張是因為靜脈瓣膜功能受損,導致血液回流不暢而出現靜脈管徑變粗、蜿蜒、甚至突出於皮膚表面的狀況,雖然目前可選擇以雷射或硬化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