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僅3成台灣人自覺活力佳 飲食出了什麼錯?醫師點出大問題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覺得自己老是沒有活力?有可能你是水果吃得不夠多啦!董氏基金會今(11)日公布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約3成民眾自覺活力表現佳,調查也發現吃水果份數越多,活力表現越好,醫師強調,全因為水果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改善腸道菌落、增加腸道菌多樣性,再透過大腦和腸道相互影響,保護大腦。

董氏基金會是在今年2月針對全台1068名、15到69歲國人進行水果攝取與活力表現網路調查,結果發現僅約3成民眾自覺有活力,且有活力者的水果吃較多。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組長潘紀綸表示,衛福部最新國民營養調查也顯示,國人每日水果攝取量嚴重偏離國民飲食建議量,19歲以上國人每日攝取水果達標2份者,不到16%。

調查同時詢問民眾少吃水果的原因;無論從攝取頻率或份量分析,原因相似,多數人都回答:生活忙碌、家中沒有放水果的習慣、覺得處理水果很麻煩、沒時間處理水果、外食沒有提供水果等。

輔大醫院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說,水果可以提升身心活力,是因為水果富含膳食纖維,會改變腸道菌落、增加腸道菌多樣性,並透過大腦和腸道的相互影響,保護大腦免於發炎,促進腸腦健康循環;反之,如果攝取太多高油糖食物,會降低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提升發炎反應,經由腦腸軸傳遞至大腦接收後啟動免疫系統與神經抗壓機制,造成焦慮、憂鬱、易感到壓力、學習與注意力下降。

正因為調查凸顯忙碌和家裡沒準備是少吃水果的重要原因,董氏基金會建議,家庭採購者可依照「三關鍵」來挑選水果,即高營養密度、高水溶性膳食纖維以及高維生素C,像是芭樂、番茄、奇異果、木瓜、芒果、鳳梨等。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莫雅淳說,營養密度是飲食上一個重要概念,即在相同熱量下,食物所含的各種營養素的種類與含量多寡;而高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打造健康腸道環境,更有助穩定血糖及情緒;高維生素C則可減緩疲勞、提升活力。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檢大數據透露台灣人健康十大地雷! 維生素D不足破8成居冠

防疫不就醫「忍」出大麻煩! 他攝護腺腫十倍、卡尿2千cc險洗腎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療院所消毒皮膚、傷口用的潔淨液出包!食藥署今(13)日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訊息,寶齡富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克菌寧潔淨液 0.5%」因為在屆效期之前,安定性試驗發現主成分含量已不足,共有一批號、1100瓶得回收。食藥署表示,這已經是該產品去年以來第二次因為相同原因回收。...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除雙北地區外,開放住宿式長照機構探視,但須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抗原或PCR篩檢陰性證明(含居家快篩)。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補充,民眾可將結果透過拍照作為證據,機構也可選擇現場採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除了台北市及新北市外,開放「住宿式長照機構」探視,特...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本土COVID-19確診病例,其中台北再增3例,為全台最多。台北衛生局表示,今日新增的確診案例中,有2例還在釐清感染源。台北衛生局指出,台北今日新增的本土確診案例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行政區別為信義區、大同區及文山區各1例...

閱讀詳情 »

總統蔡英文在臉書發文,表示她知道因為疫情,很多人的工作都受到不小的影響,像是剛離開校園、正在找工作的畢業生,也面臨比以往更嚴峻的挑戰。因此,政府也提出了應屆畢業青年就業促進方案及擴大勞工紓困申請,盼能協助青年及勞工們。蔡英文說,即使面臨挑戰,大家還是非常努力落實防疫措施,也在疫情下改變了很多生活的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