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免疫系統與己為敵? 中榮舉辦病友會解開自體免疫病之謎

免疫系統與己為敵? 中榮舉辦病友會解開自體免疫病之謎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自體免疫疾病是前三大常見的重大傷病,全台約有40至50萬名患者。自體免疫系統與己為敵,使得全身發炎,更讓患者陷入生活與治療的難題中。臺中榮總將於12月18日舉辦「2021年免疫風濕疾病病友會聯合大會」,會中將由多位專科醫師提供最新治療進展及生活建議,更幫助患者更了解疾病、解開自體免疫之謎。

你有自體免疫遺傳基因嗎? 一等親發病應及早接受基因檢測

人體免疫系統,主要用來抵禦外侮,然而免疫系統一旦失序,反過頭來攻擊自身的正常組織、器官,而引發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肌炎、皮肌炎、乾燥症、全身性硬化症、過敏性血管炎、川崎病、克隆氏症、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然而,民眾應如何了解自己是否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可能?對此,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一銘表示,自體免疫疾病存在特定的遺傳基因,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與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HLA-DR4有關,而僵直性脊椎炎與HLA-B27有關,全身性紅斑狼瘡則與HLA-DR3相關,「帶有特定遺傳基因者,如同自體免疫疾病最重要的門鎖,罹病機率比一般人高」。

臨床觀察發現,患者常有家族群聚的情形,同家族中可能有多名親人罹患不同種類的自體免疫疾病。陳一銘說明,父母帶有自體免疫遺傳基因,一等親子女罹患同類的自體免疫疾病機率約有10%。隨著醫學科技發展,目前可透過基因檢測發現是否帶有自體免疫遺傳基因,進而避免把疾病遺傳給下一代。陳一銘表示,如果家族中一等親有罹患自體免疫疾病,且有關節、皮膚症狀,建議及早接受基因檢測與醫師診療,並避免抽菸、二手菸、牙周病等環境危險因子,也不要隨意服用人蔘、靈芝等補品,以免過度活化免疫系統,日常生活應養成充足睡眠、規律運動的習慣,有助預防發病。

後天環境是發病關鍵 積極治療與病共存

「帶有自體免疫疾病基因,並不代表一定會發病。」陳一銘強調,後天環境亦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抽菸為最常見的環境誘發因子,活化肺泡中的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將循環全身;若是帶有HLA-DR4基因,又加上有抽菸習慣,容易提早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此外,臨床上也常見帶有易感遺傳基因的牙周病患者,沒有定期治療牙周病,細菌持續破壞牙周組織,進而活化免疫系統造成發病。

萬一自體免疫疾病發病了,其實也不用過度擔心。患者應積極與醫師討論,透過評估症狀及合併症,共同訂定可接受的治療目標,有機會穩定控制病情、減藥,更能與疾病和平共處。為了幫助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疾病,中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也成立臉書粉絲團「艾兒的健康手札」,提供正確的衛教保健知識及科學新知。

12/18中榮舉辦風濕疾病病友會聯合大會

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與台灣免疫風濕疾病關懷協會,將於12月18日(六)在臺中榮總研究大樓一樓舉辦「2021年免疫風濕疾病病友會聯合大會」,首先由譚國棟醫師分享「2021免疫風濕疾病新進展」,說明自體免疫疾病診斷及最新治療策略,接著由陳彥如醫師主講「解開自體免疫的基因之謎」,從遺傳基因、基因檢測等科學算命方式,預測會不會罹病、發病,並找出最有效的治療藥物。最後由侯伯勳醫師對於「後疫情時代新生活」提供建議,學會緩解焦慮、憂鬱,有助於減少發炎、穩定病情。

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報名請洽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04-23592525轉3354 何麗美小姐。

【延伸閱讀】

PCR篩檢不用戳鼻孔了 「在家吐口水」揪出新冠病毒

擦屁股追求「衛生紙全白」才乾淨 小心肛門搔癢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1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對很多人來說,頭髮被視為跟生命一樣重要,每天出門前總要花個十來分鐘整理髮型,但因為現代人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造成國人禿頭的比例逐漸增加;日前市調公司所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越來越多民眾有掉髮的困擾,而臨床醫師並發現,掉髮民眾尋求植髮也日漸增多,且其中以CP值高的新FU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私密處出現搔癢、分泌物異味,妳會怎麼辦?不少更年期婦女有陰道乾澀、搔癢、灼熱感,甚至細菌感染散發異味等困擾。台大醫師臨床觀察發現,多數婦女會自認是正常現象不理會,或害羞而不敢求診,甚至有人過度清潔而造成陰唇白斑,少數病人因嚴重不適影響性生活才會就診。因此建議更年期女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疾病管制署舉行卸任及新任署長交接典禮,在部長邱文達監交下,由代理署長周志浩交接給新任署長郭旭崧。新任疾管署長郭旭崧曾任教職、前衛生署處長、駐美代表處衛生顧問,如今回鍋,他說「回來的感覺真好」,將規畫防疫經費回歸健保。而原署長張峰義,因借調期滿,歸建國防醫學院和三軍總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隨著低頭族和夜貓族增加,頸椎壓迫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以往患者多半是高齡退化的年長者,現在卻有愈來愈多年輕族群罹患,甚至還有30幾歲、來自看守所的年輕受刑人!醫師提醒,這些患者多半都是因長期姿勢不良、加上熬夜、睡眠不足,導致頸椎壓迫受損。亞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琳煦醫師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