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Eye 的鼓勵疫起來─防疫新生活 護眼從「家」開始

Eye 的鼓勵疫起來─防疫新生活 護眼從「家」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防疫新生活,學童視力遇難題

全國今(110年)年面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學生透過電子螢幕學習線上課程、閱讀,導致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機會增加,疫情過後,3C產品嚴然成為孩子學習的主要必備工具,家長在面臨工作、家庭兩頭燒的前提下,更需要擔心孩子的視力健康,會不會成為這波疫情下的犧牲品,實為一大難題。

定期接受專業視力檢查,有效助學童降低視力度數增加

全球近視患者總數超過26億人,台灣人口雖只有二千多萬,但視網膜剝離比率為全球之冠,最主要原因為兒童近視率高。因應兒童近視率逐年攀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102年起提供國小學童免費專業視力檢查服務,設籍北市之國小學童可持「護眼護照」至合約眼科院所,享有每年一次的專業視力檢查服務,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劉影梅教授表示,經過八年的努力,包含事前檢測、矯正、治療、各式視力保健衛教活動,臺北市兒童視力不良率陡降式的下降,並且贏過全台平均增加度數,由此可見,兒童的視力健康不能等,透過定期的專業視力檢查、有效的治療及定期追蹤,都有可能幫助孩童遠離惡視力的威脅,並減少高度近視的風險。

避免高度近視找上門,學童該如何解決?

長期關注學童視力保健議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劉影梅教授說明,在台灣,國小一年級至四年級已經罹患近視之學童,平均年增加100度~125度數,造成部分學童國小畢業前,就已成高度近視的患者,高度近視嚴重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白內障,甚至失明,年紀越小的孩童患近視,引發相關疾病的風險也越高。因此孩童的視力健康絕對不容忽視,需及早預防、治療。

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102年至108年學童用眼行為資料顯示,影響學童近視度數變化的主要原因為近距離用眼的「時間」、「距離」,此外「座椅高度」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為了避免近視找上門,除了要教導學童寫字正確執筆姿勢與建立標準坐姿外,充足的陽光日照也能預防近視的發生、延緩度數增加,此外,孩子擁有足夠的肌肉張力、平衡力,也才能長時間的維持正確坐姿。劉教授補充,家中可以備彈力球,讓孩子於寫字、讀書時坐著,可避免孩童平衡感及肌力的不足。北市政府衛生局也呼籲家長,應帶小朋友多至戶外提升體能,減少孩童與3C為伍的時間,才是視力保健的根本之道。

線上教學成常態 居家護眼怎麼做

因應防疫新生活,線上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常態,劉影梅教授提出853240護眼密碼,提醒家長防疫期間,將視力保健適能成為學童的生活習慣,進而達到預防視力度數增加及維持視力健康的目標。

8-睡滿「8」小時:生活作息要良好,每天睡足8小時。

5-彩虹「5」蔬果:一天五拳大小彩虹多色蔬菜、水果,營養要均衡、不偏食。

3-聰明用「3」C:使用3C距離、時間要管控;距離越短,使用越少。

2-久坐少於「2」:久坐2小時需起來走一走,近距離閱讀寫字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

4-距離「4」關鍵:與書本距離保持30-40公分,坐姿維持3直角。

0-SH15「0」:每周運動3天,每次30分鐘;每週運動累積150分鐘。

【延伸閱讀】

PCR篩檢不用戳鼻孔了 「在家吐口水」揪出新冠病毒

擦屁股追求「衛生紙全白」才乾淨 小心肛門搔癢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1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小婉(化名)與男友分手後心情低落,去夜店發洩心情第一次接觸毒品,禁不住朋友慫恿開始吸食K菸,她雖然知道吸毒不好,卻不清楚對身體有什麼傷害,就沉迷愈抽愈頻繁。專家提醒,若發現孩子有頻尿、經常性流鼻水、臉上或身體出現大量疹子、青春痘等,應留意是否有吸毒可能。 愧對家人決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50歲中年男性,工作高時高壓,時常有口臭、口苦的感覺,每當胃食道逆流一來,就自行買成藥服用;不料,近一個月症狀加重,夜晚總胸悶無法入睡,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就醫檢查,竟發現已出現巴瑞特食道病變,再不治療恐變成食道癌。 食道熱射頻燒灼術治療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

閱讀詳情 »

巧克力能預防痴呆症? 可可和巧克力含有的類黃酮(Flavonoids),能夠預防痴呆症嗎? 如果留意每天的飲食就能預防認知障礙,可說是再好不過了吧。提供健康資訊的節目,幾乎天天把這個當成話題,介紹這個、那個食物可以預防痴呆,但是絕大多數屬於動物大量攝取所得到的實驗數據,即使有人類的數據,充其量只是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於2013年發現,台灣已有超過170萬名糖尿病患,其中18歲以上、近七成患者體重肥胖。體重過重不只會誘發糖尿病,部分治療藥物會導致糖友易胖體質,體重越重也會加速病程發展、併發症產生,變成惡性循環。研究指出,腸泌素不僅可降低血糖,還可降低食慾,有助控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