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兒童佝僂症影響孩子發育 醫師揪岀5大問題

  小志(化名)因為動作發展遲緩,以至於到了1歲半仍無法站立,雙腳甚至出現O型腿,而被帶往門診就醫。雖前往多處醫療院所求診,但無論是骨科、兒童復健科、甚至兒童神經科醫師都找不出確切原因,因此轉介至兒童內分泌科檢查。

  檢查後發現,小志不只發展遲緩,連身高、體重都嚴重落後同年齡的孩子。除了O型腿之外,手腕、膝蓋都出現異常寬大的現象,X光顯示雙側的前臂、大腿骨的生長板都出現毛刷樣的異常、甚至呈現杯狀變形。確診為「兒童營養不良合併維他命D缺乏佝僂症」,在均衡的營養改善及補充維他命D之後骨頭逐漸恢復正常,身高體重增加,更開始學會站立、走路。

  詢問後發現原來小志的媽媽參考坊間的非營養師出版的副食品書籍,除了母奶之外完全不讓小志攝取其餘牛奶、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只吃蔬菜和米飯泥。在缺少足夠的蛋白質和維他命D的情況下,才產生了佝僂症的疾病,更引發後續的骨折、身材矮小、甚至發展遲緩的現象。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內分泌科劉明侑醫師認為,佝僂症是兒童特有的1種疾病,由於體內礦物質(主要為鈣、磷)不足或代謝異常,導致骨骼的礦質化(mineralization)不良。成長中的孩童因為生長板尚未癒合,就會出現骨頭變形甚至O型腿、X型腿,發展也會遲緩。發生原因除了罕見的先天性礦物質代謝異常以外,其中以缺乏維他命D、營養不良造成的佝僂症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孩子成長需要均衡、充足的營養支持,而近來坊間卻流傳許多錯誤的幼兒營養資訊,以致孩子缺少各項重要的營養素。以下是幼兒得到佝僂症的幾大原因:

一、飲食習慣不良

  完全以母奶哺育,造成嚴重飲食不均衡,孩子超過6個月仍未給予副食品哺餵,或是以豆奶取代牛奶、嚴格素食者等都容易缺少蛋白質與維他命D。

二、缺乏日照

  除了從飲食中攝取外,另外1個重要來源就是陽光,透過日照會促使體內製造維他命D。因此,極度缺乏日照或居住在高緯度國家日照時間不足,都會增患病風險。

三、孕婦本身缺少維他命D

  由於母體本身不足,胎兒出生後也容易產生佝僂症。

四、特定抗癲癇藥物、胃藥

  某些藥物會干擾體內維他命D與礦物質的吸收或代謝。

五、腸胃吸收不良或腎臟疾病的兒童

  這類型孩子由於本身腸胃道吸收不良的原因,導致體內各種營養都容易不足。也容易產生體內電解質代謝異常,嚴重者影響骨骼成長。

  如果發現孩子身高體重成長遲滯、懷疑發展遲緩或是骨骼變形,甚至不明原因骨折、頭骨囟門超過1歲半仍未關閉、手腕與腳踝關節處寬大增生、或是不明原因抽筋合併低血鈣,務必讓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檢查並及早治療。

相關推薦

▲(示意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天長達8小時都沒有解尿!一名60歲男子,先前就有頻尿、解尿解不乾淨、用力解尿以及尿流速極慢等症狀,日前突然長時間尿不出來,眼見膀胱越來越漲,坐立不安,趕緊跑急診掛號,醫師診斷為急性尿滯留,必須暫時放置尿管來緩解漲尿感。根據統計,急性尿滯留...

閱讀詳情 »

車勝元、柳海真和孫浩俊參與的韓國實境綜藝節目《一日三餐漁村篇第5季》,找來「一日三餐元祖」李瑞鎮造訪作客,該節目日前播出一行人在竹窟島生活的最後一個晚上,熱衷於釣魚的柳海真為了想好好釣一隻魚來招待李瑞鎮,與大海奮鬥了六個小時,最後釣了五隻石狗公,坦言最後一次釣魚結束了,留下一點遺憾,也算是好事。 他...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溫天天飆破36度的日子,恐怕還要再持續一陣子,俗諺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而今年「小暑」節氣落在為7月6日,國健署就提醒喜好戶外運動的民眾,在高溫悶熱的天氣下運動,一定要做到自我保護,以免發生熱傷害,其中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前...

閱讀詳情 »

「散光」是現代人的常見眼疾之一,但散光是什麼?又有哪些差異呢?諾貝爾眼科張朝凱醫師表示,散光主要是因為光線透過角膜進入眼球後無法聚焦,造成影像散亂的狀況,可依照角膜形態的不同大致可區分為2類;張醫師提醒,散光患者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下對視力清晰度的影響更大,建議應積極向醫師諮詢矯正建議。  散光是眼鏡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