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童急性骨髓白血病預後差 精準醫學治療重拾新生

兒童急性骨髓白血病預後差 精準醫學治療重拾新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王小妹妺來自一個小康家庭,她有2個哥哥,是家中唯一的女兒。年僅10歲的她,於去年中被診斷急性骨髓白血病。起初的發病症狀為右邊脖子淋巴結腫大,常常倦怠,體重下降,父母帶她去醫院求診,發現血液有未成熟白血球,經骨髓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進一步的分子與精準醫學檢測,發現她的血癌細胞有三種基因突變,包括FLT3/ITD、WT-1以及NUP98-NSD1基因合併突變。

三種基因突變血癌 預後差、生存率低

文獻報告這樣基因突變的兒童急性骨髓白血病,惡性度高、預後差,生存率僅有27%,必須接受傳統化學藥物治療,再加上針對FLT3/ITD突變基因的標靶藥物,且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才有機會治療成功。

次世代基因檢測 造血幹細胞移植

於是她接受化學藥物,與服用針對FLT3/ITD標靶藥物合併治療,中榮兒童血腫科黃芳亮主任與曾瑞如主治醫師醫療團隊以骨髓病理切片分析,合併次世代基因檢測,同時利用目前最新的血癌治療概念「可測量殘留疾病量」輔助,追蹤疾病治療狀況,且同時進行幹細胞的配對,幸運她與兩位哥哥配對全合,這是很不容易的配對結果。於第4次化學治療後,經分子生物學檢測達到數次緩解,醫療團隊幫王小妹妹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精準醫學積極治療 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存活率提高

目前對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以傳統化學藥物與幹細胞骨髓移植為主,根據台灣兒童癌症基金會(TPOG)的資料統計,整體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五年的存活率能達到61%(Nature portfolio, 2021)。

另外,根據過去的文獻顯示,約有75%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以找到基因變異(Clin Cancer Res, 2017),這些變異可以提供為臨床上標靶藥物的使用;由此可知,精準醫療與標靶藥物治療,在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佔有重要的診斷與治療的角色,如王小妹妹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合併標靶藥物與造血幹細胞移植,配合精準醫學的檢測,確認癌細胞清除而達到良好結果。

【延伸閱讀】

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 醫籲新冠疫情下病友仍應治療勿自行停藥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出現四大徵兆提高警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黃軍瑋報導) 醫美盛行,想要變美、變年輕已不再是件難事;但許多民眾擔心隨之而來的副作用,但根據統計,一百萬人中才有一人可能發生重大併發症。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制訂了「填充物注射安全準則」,建議醫師施打眉間、鼻子、法令紋等危險部位時,最好以鈍針施作,且使用量也應小於0.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32歲林太太一個月前開始覺得右手腕靠近拇指基部有點隱隱作痛,依舊持續做家事,偶爾痛得稍腫,但近兩周疼痛非但沒有緩解,反而變本加厲,拿鍋碗稍微出力就疼痛異常,好幾次差點打翻碗盤,只好求助復健科門診。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俗稱媽媽手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姿璇指出,該案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50歲的李太太,是朝九晚五的辦公族,長時間久坐、也沒有運動習慣,日前突然腿痛,走路一拐拐就像跛腳,原以為是扭到,休息就會好;不料,症狀加重,疼痛感從臀部、大腿、一路延伸到小腿,有時甚至抽筋,就醫檢查發現是梨狀肌症候群。 理學檢查確診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住四樓的50歲吳女士,過去身體硬朗,但三年前爬樓梯開始容易喘,到市場買菜提東西也覺得快喘不過氣來,後來從一樓到二樓都成問題,久而久之變得不想出門,經就醫診斷為肺高壓(PH)中的慢性栓塞性肺高壓(CTEPH),接受手術後,易喘的問題解決仍有限,吳女士態度一度十分消極,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