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童急性骨髓白血病預後差 精準醫學治療重拾新生

兒童急性骨髓白血病預後差 精準醫學治療重拾新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王小妹妺來自一個小康家庭,她有2個哥哥,是家中唯一的女兒。年僅10歲的她,於去年中被診斷急性骨髓白血病。起初的發病症狀為右邊脖子淋巴結腫大,常常倦怠,體重下降,父母帶她去醫院求診,發現血液有未成熟白血球,經骨髓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進一步的分子與精準醫學檢測,發現她的血癌細胞有三種基因突變,包括FLT3/ITD、WT-1以及NUP98-NSD1基因合併突變。

三種基因突變血癌 預後差、生存率低

文獻報告這樣基因突變的兒童急性骨髓白血病,惡性度高、預後差,生存率僅有27%,必須接受傳統化學藥物治療,再加上針對FLT3/ITD突變基因的標靶藥物,且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才有機會治療成功。

次世代基因檢測 造血幹細胞移植

於是她接受化學藥物,與服用針對FLT3/ITD標靶藥物合併治療,中榮兒童血腫科黃芳亮主任與曾瑞如主治醫師醫療團隊以骨髓病理切片分析,合併次世代基因檢測,同時利用目前最新的血癌治療概念「可測量殘留疾病量」輔助,追蹤疾病治療狀況,且同時進行幹細胞的配對,幸運她與兩位哥哥配對全合,這是很不容易的配對結果。於第4次化學治療後,經分子生物學檢測達到數次緩解,醫療團隊幫王小妹妹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精準醫學積極治療 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存活率提高

目前對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以傳統化學藥物與幹細胞骨髓移植為主,根據台灣兒童癌症基金會(TPOG)的資料統計,整體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五年的存活率能達到61%(Nature portfolio, 2021)。

另外,根據過去的文獻顯示,約有75%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可以找到基因變異(Clin Cancer Res, 2017),這些變異可以提供為臨床上標靶藥物的使用;由此可知,精準醫療與標靶藥物治療,在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佔有重要的診斷與治療的角色,如王小妹妹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合併標靶藥物與造血幹細胞移植,配合精準醫學的檢測,確認癌細胞清除而達到良好結果。

【延伸閱讀】

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 醫籲新冠疫情下病友仍應治療勿自行停藥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出現四大徵兆提高警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由於媒體的宣導,人們都知道骨骼、關節會退化,骨骼的退化就是骨質疏鬆,而關節的退化就是退化性關節炎,其皆有相對的商品在販賣。肌腱退化由於沒商品可賣,所以這樣的觀念就沒人宣導。因此人們常常忽略肌腱也會退化,而肌腱退化也是造成爪狀趾的元兇之一。專精足踝外科名醫朱家宏於《自己的腳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美國拉霍亞過敏免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如果體內含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則有助於他們康復。至於部分從未被感染過的受試者,也有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以前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的關係。 對此,台大醫院感染科教授黃立民表示,不管感染哪種病毒,都需要T細胞的協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蠔菇、杏鮑菇等側耳屬真菌,是相當常見的食用菇類,也稱為食肉真菌,科學家發現在貧瘠環境中,這些菇類的菌絲會麻痺並殺死線蟲以獲取養份,但是目前科學家對此快速麻痺的機制所知甚少。中研院研究員薛雁冰與研究團隊,找到食肉真菌捕捉線蟲的機制並發表論文,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衛生福利部自2003年SARS過後,即著手推動公共衛生師立法工作,惟因其定位、業務範疇、專業排他性及應考資格等問題,始終未能順利於立法院進行審議。本次公衛師法草案歷經多方討論及公聽會後,終於109年4月23日獲行政院審查通過送請立法院審議,立法院於今15日三讀通過「公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