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血壓新指引下修標準!更重視居家血壓!

高血壓新指引下修標準!更重視居家血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高血壓盛行率居高不下,且有年輕化趨勢,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歲以上罹患高血患者盛行率達三成,顯示高血壓相關疾病問題已不是中老年人才需注意,各年齡層都可能面臨高血壓威脅。而堪稱隱形殺手的高血壓,多數民眾血壓偏高時都不會有明顯感受,導致病識感不高因而忽略血壓穩定的重要性,當高血壓患者無好好控制血壓時,沒事就沒事,一有事就是大事,最後引發嚴重併發症,使終端器官損傷,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

居家血壓量測標準動作搭配722血壓量測更精準!

臺大北護分院家醫科曹玉婷醫師表示,高血壓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平時是感受不到的,血壓數值量測已與傳統不同,不再單單只仰賴診間量測,研究發現,病患在家中放鬆環境下,量出的數據會更精準。但如何確保病患居家量測血壓正確性與習慣養成?以正確居家血壓量測標準姿勢來說,量測坐姿應舒適靠著椅背不翹腳,保持壓脈帶與心臟同高,量測前至少休息5 分鐘,且在舒適平穩狀況下量測,量測位置為手臂並非手腕。此外在習慣養成上也可以利用722量測,來確保頻率及數值正確性,722原則就是連續量7天、一天量2回,早晚各一回、每回量2次,2次量測之間相隔1分鐘,再將量測值取平均值。

高血壓控不好恐傷害大腦患失智!

臺大北護分院神經科蔡欣熹醫師表示,民眾對高血壓察覺性並不高,正確血壓值通常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狀態,但倘若本身就是高風險族群或患有其他疾病,血壓標準值則會不同,若已有血管粥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血壓值標準則降低到120/80,若控制狀況不見改善,對於大腦的傷害也會非常嚴重,最常見有腦部血管塞住或是破裂,引起腦中風、腦出血、腦梗塞等疾病,但其實高血壓對腦部傷害不僅僅只有上述這些疾病,也有可能因為腦部血管逐漸退化,造成腦部長期慢性疾病,中老年後罹患失智症風險會高出許多。

生活型態改變與控制血壓標準的重要性

台灣高血壓學會教育主委鄭浩民醫師表示,在高血壓防治正確概念上,民眾在生活型態上可依循SABCDE原則,飲食低納、注意酒精攝取量、體重BMI控制25以下、戒菸、得舒飲食、多做有氧及阻力運動。而在血壓量測上則依新版「高血壓治療指引」,其中有兩項與現行指引不同的重要改變,其一是將門診量測血壓值改以「居家量測血壓值」為主,數值更為精確。其二是將高血壓標準,由現行數值140/90毫米汞柱,下修為130/80毫米汞柱,且不論任何共病症包含冠心病或是腎衰竭,血壓控制標準的數值皆相同,適用於所有病人。

血壓穩定降風險!提高配合度切勿自行停藥 生活型態有準則

血壓高低是身體健康與否的重要訊息,想降低高血壓風險,民眾平常除應養成良好居家血壓量測習慣與正確性外,已是高血壓患者應配合遵循醫師指示服藥,不隨便自行停止藥物以利控制血壓,倘若本身有家族病史者,更應及早注意血壓值,調整生活型態,除飲食習慣調整外,在運動量上也應養成每週5天每次3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而體重控制則在理想BMI以20-24.9 kg/m 2,才能幫助控管血壓,降低死亡率。

【延伸閱讀】

「高血壓」年輕化!不再是大人專屬疾病

為了避免心肌梗塞或猝死, 應了解「這個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父母跟小朋友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多,無法外出孩子悶的發慌,如何與孩子一起度過在家中的日子呢?根據研究顯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關係及穩定情緒,更有助於促進孩子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建議不妨利用工作之餘,放下手機與電視遙控器,陪伴親愛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民防疫,配合政策民眾外出時會配戴口罩,而有人會隨身攜帶酒精,搭配著護目鏡、雨衣、手套等防疫裝備,來降低病毒沾染的機會,但近期陸續有人反應在戴上護目鏡、護面罩之後,出現頭痛的症狀。壓迫到顱周神經 造成眶上神經痛部立南投醫院疼痛科隋善中醫師醫師指出,這種頭痛就跟夏天游泳時...

閱讀詳情 »

2021.06.29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29日為止,已經有643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會上網購買食品嗎?尤其因應疫情居家防疫階段,加上前些日子因應端午節,讓很多民眾選擇網購粽子,但不論在網路上購買粽子或任何食品前,都應特別注意食品衛生安全,否則不小心恐引起食安問題,也可能危害自己權益。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民眾在網路上購買任何食品時,可把握「看、查、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