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彙整編輯/林玫妮、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呂紹睿著/時報出版)圖片來源/時報出版、shutterstock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內側皺襞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在膝關節滑膜腔中的皺襞,外型像是衣服的皺褶,正常人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多達百萬次,每次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關節股骨內髁會互相摩擦而產生物理及化學破壞,隨著年齡增長,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摩擦達數千萬次,若是從事必須一再重覆彎曲及伸直膝蓋的活動或工作,摩擦次數就更多了。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內側皺襞在關節腔中的位置。

 

因此,原本像新鮮絲瓜一樣柔嫩的內側皺襞,經年累月摩擦後,最後會變成像菜瓜布一樣粗糙。人在年輕時,內側皺襞是平滑且薄的半透明狀;至30、40歲時內側皺襞開始纖維化,漸漸失去彈性而變硬;50多歲以後即出現磨損、發炎,對關節軟骨的破壞逐年增加。

內側皺襞終其一生會影響膝關節的活動,也會因為每個人的日常活動及工作狀況不同,而造成膝關節不等程度的「退化」。當內側皺襞發炎、變厚、缺乏彈性時,就會磨損股骨表面的軟骨。內側皺襞本身被重複夾擊而產生的發炎現象也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使關節軟骨逐漸崩解,軟骨磨損或崩解後產生的碎片,會掉到關節中,產生更多不正常摩擦而導致軟骨加速破壞,致使膝關節繼續「退化」。

 

膝蓋彎曲角度是關鍵

自然賦予的保護機制:四角連桿機構由於膝關節已演化成精密的四角連桿機構,在零度(完全伸直)~30度的活動範圍,膝關節面與面之間的運動模式是互相滾動的,軟骨表面並不會產生具有破壞作用的摩擦現象;彎曲過了30度後軟骨間才開始混雜有互相摩擦的滑動運動;超過60度之後就完全是會有摩擦破壞作用的滑動運動了。

人類自然的移動方式(如走路、跑步),在受力的站立期,膝關節的彎曲角度並不會超過30度,軟骨是完全不會受傷的。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膝蓋彎曲角度0度~30度。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膝蓋彎曲角度30度~60度。


內側摩擦=退化性膝關節炎?!原來關鍵在...

▲膝蓋彎曲角度60度以上。

 

然而,因文明發展而產生的活動(如騎腳踏車、爬樓梯),往往就超出四角連桿機構能保護的彎曲角度了。

「內側摩擦現象」的破壞作用,也是取決於彎曲角度以中年人的內側皺襞為模擬對象,彎曲角度超過五十度,軟骨就會被磨損。然而,急性發炎的內側皺襞,隨時都在腐蝕軟骨,些微的彎曲都可能造成夾擊現象而加重疼痛症狀。

 

【延伸閱讀】

〈影音〉鍛鍊膝關節,3組居家小運動

年齡到了,膝蓋也老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年代新聞《聚焦2.0》由主播高文音主持,日前邀請香港資深男演員「林利」(舊藝名:林立洋)上節目分享抗癌成功的過程和術後的養身之道,林利平時生活作息正常卻意外被宣告罹癌,術後工作滿檔無法休息,暴瘦令人不捨!好友「林煒」特地現身為他加油打氣。 林利生活作息正常,平時晚上10點就睡覺、早上5.6點起床,早...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鍾藝 不得不說,潮汕人民的對吃的理解是很獨特的。都是腸粉,廣州的腸粉「粉」是主打,潮汕的腸粉裡面的餡料才是主打。都是海鮮,正常的海鮮蒸 煮 炒 燉,潮汕的海鮮生醃,那叫一個原生態。就 連豆漿,那麼沒有額外空間來創新的日常飲品,在潮汕人的手裡,也變換出了「十八般武藝」。 潮汕的...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越來越多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健身房林立於街頭巷尾,開始在世界各地形成一股健身潮流。據BBC報導,歐洲人是最熱愛健身也最願意為了健身投入大量金錢及時間的族群,其中又以德國人最熱衷健身,而瑞士的健身房會員費最為昂貴,平均每月為58.45英鎊(約台幣2,375元)。但也有人不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