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內分泌改變 生育影響女性壽命

內分泌改變 生育影響女性壽命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研究發現,生育年齡在26-30歲之間的女性,死亡風險較生育年齡小於20及大於31歲的女性低;曾經母乳哺育的女性的死亡風險較未曾母乳哺育者低;初經年齡在15歲以上的風險較12歲以下者低。
生小孩又哺乳罹癌機率較低
針對癌症死亡率,研究發現,曾經生育過或生過2、3胎者的風險比未生育者或是僅生1胎者低;未曾吸菸或曾經吸菸的女性中,服用避孕藥的女性死亡風險也較低。曾經生育過、母乳哺育或初經年齡在15歲以上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低。此外,如果婦女曾經生育,加上母乳哺育的經驗可以降低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風險。
生育與死亡風險呈現正相關
研究團隊利用歐洲癌症與營養的前瞻性調查(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找到並分析來自10個國家共322,972名女性的資料,資料包括飲食習慣、生活模式、個性與醫療紀錄;歷時近13年的追蹤後,有5,938名女性死於癌症、2,404名死於循環系統相關疾病。
進一步研究改善女性健康
倫敦皇家學院研究主持人Melissa Merritt表示,控制其他會影響死亡風險的因素如身體質量指數(BMI)、吸菸及運動程度後,生育因素仍舊顯著降低了死亡風險,顯示生育因素可能會影響女性的長期健康。研究團隊提到,由於生育因素與荷爾蒙的變化有關,因此死亡風險的降低可能與荷爾蒙有關;此次研究屬於觀察性研究,其中的相關性並不代表兩者有直接因果關係,後續應有研究確認這些相關性,並進一步釐清背後的運作機制,有助於發展出能改善女性健康的新治療策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12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如果最順利情況下,台灣可能最快在3月由COVAX取得20多萬劑牛津AZ疫苗開啟施打,今(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疫苗狀況,提到9月11日至11月3日,與台灣東洋談判當下,在授權文件效期內,多次商討無法合意,因此無法洽談,但破局原因指揮中心日前強調因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準備歡慶農曆春節,但近日許多活動受疫情影響紛紛取消,防疫期間待在家感到焦慮、憂心時,曾試著增加和孩子共同運動的頻率嗎?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父母與孩子共同運動天數越少,其憂鬱指數的比例越高。親子運動少 父母憂鬱求助比率高這份最新發布的數據為董氏基金會與康健人壽 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部立桃園醫院群聚再增1名新冠病例(第934例),是第863例的家庭群聚。隔離期間曾經檢驗5次,因申請奔喪再次採檢,檢出陽性。同時指揮中心也公告,北北桃地區所轄醫院2月10日起回歸現行陪探病機制,開放探病。 第863例家庭群聚再增1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關將近,農曆春節將至,少不了團圓聚餐的場合,春節期間不論訂購年菜、自煮年菜、餐廳圍爐或使用網路平台外送年菜,都要注意飲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調理食品遵守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澈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團圓飯吃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