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春節快和孩子一起運動 調查:親子運動越少的父母越容易憂鬱

春節快和孩子一起運動 調查:親子運動越少的父母越容易憂鬱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準備歡慶農曆春節,但近日許多活動受疫情影響紛紛取消,防疫期間待在家感到焦慮、憂心時,曾試著增加和孩子共同運動的頻率嗎?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父母與孩子共同運動天數越少,其憂鬱指數的比例越高。

親子運動少 父母憂鬱求助比率高

這份最新發布的數據為董氏基金會與康健人壽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 月,以參與「玩轉動,拋出好心情」親子康健身心計畫四所合作學校家長為對象所進行的調查結果,有效問卷為 1180 份。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調查結果發現,63.1%家長本身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近四分之一的家長(24.6%)每周運動天數超過 3 天以上,當心情不好時,只有五分之一(20.7%)的家長會將運動作為紓壓的方式,其中有 76.3%的受訪者表示運動後心情會變好。

調查也發現有近六成受訪者(58.0%)沒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平均每週與孩子一起運動超過 3 天以上者只有 6.6%,想跟孩子一起運動的原因前三名依序為「增進親子關係」、「強健身心」、「孩子主動邀請」。超過八成受訪者同意與孩子一起運動對親子關係帶來的好處,包含「親密感提升」、「相處時間增加」、「聊天時間變多」、「維持彼此的好心情」、「信任感提升」。

進一步分析發現,家長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者,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比例明顯低於有固定運動習慣者,且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也明顯較高。調查也顯示,每週與孩子一起運動的天數越少,父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越高。

親子一起互動 舒緩防疫緊張心情

葉雅馨分享,許多參與「玩轉動,拋出好心情」親子康健身心計畫的家長表示,跟孩子一起運動比較沒有壓力,孩子的快樂與自己會產生共鳴,假日時帶孩子出去看看綠色的環境或藍藍的天,可讓孩子與自己的心情放鬆,平日的工作壓力就都沒了,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間的交流與互動。農曆春節期間,家長不妨與孩子一起運動取代疫情升溫無法至人潮較多的景點,一起到鄰近的公園或學校玩飛盤、做運動,天氣不好時可以在家中進行親子雙人運動,藉由運動緩解疫情的緊張情緒,也增進親子關係。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董氏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民眾的心理健康促進,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對於情緒紓解與壓力調適有很大的幫助,基金會歷年的調查也顯示,有固定運動習慣者「情緒穩定度較高」,且每周運動天數越多、時間越長者,運動後心情變好的比例越高。去年九月開始與人壽公司合作「玩轉動,拋出好心情」親子康健身心計畫,於四所學校深入推廣親子運動紓壓方案,從參與學童、家長的回饋反映,顯示親子共同運動對家長情緒的調適、親子間關係的幫助,希望透過計畫的推展讓更多家長建立起與孩子共同運動的習慣。

【延伸閱讀】

高風險多發性骨髓瘤別放棄 醫提2關鍵籲「接受治療」!

她痔瘡發作貧血需送院輸血! 超音波刀微創治療解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腦瘤有沒有拿乾淨,開刀後馬上照MRI(磁振造影)就知道!」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許秉權一向這麼做,他認為術後MRI立刻檢視手術成果,有圖有真相,是神外醫師養成過程重要的習慣,也是對病患誠實負責的態度,更應教育民眾要掌握知悉了解術後狀況的權益。許秉權一年大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中秋佳節即將來臨,月圓人團圓的時刻,對於獨居長者而言,往往會觸景傷情。為關懷獨居長者,馬偕醫院醫療團隊一行人特別在中秋節前夕,前往中山區及大同區的獨居長者家中拜訪探視,並致贈中秋月餅,獻上祝福。今年中秋很不一樣高齡90歲的王爺爺在台灣沒有妻兒、長年獨居,自2006年起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檢確診零期胃癌 用內視鏡手術完診一名66歲蔡姓男子,務農且生活作息都很正常,長期卻有胃悶痛的情形,家人勸說到醫院檢查,但因為覺得做胃鏡會不舒服,且認為不嚴重所以並不在意;最近因親友鼓吹,得知醫院也有舒眠胃鏡檢查,才答應一起到童綜合醫院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沒想到進行胃鏡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企鵝家族」鬥陣來 與南雅扶輪社相見歡小腦萎縮症的患者因為神經漸進式的退化,造成多重障礙,發病初期走路會搖晃,為保持平衡二腿微張,走路像企鵝一樣搖擺,所以稱為「企鵝家族」。由於病友發病後除了家中及醫院二處跑外,也顯少有娛樂的機會,更何況是走進人潮擁擠的電影院;南雅扶輪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