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內褲地方總是濕濕的?女生褲底上液體的驚人秘密...若是繼續無知會害死自己!

女性朋友們,你瞭解自己的內衣褲嗎?

特別是內褲,千萬不可小覷它的保健作用哦,

科學家告訴我們:女性如果不注重個人衛生,患婦科病的幾率將大大增加。

而且,內褲還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諸多小秘密,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瞭解女人內褲隱藏的12個驚人秘密

內褲地方總是濕濕的?女生褲底上液體的驚人秘密...若是繼續無知會害死自己!

1、「究竟從哪裡流出來的呢?」

 

  一部分是由子宮頸腺體分泌的,一部分來自陰道壁,還有很少一部分是由子宮內膜腺體和陰道口兩旁的大腺體分泌的。

 

內褲地方總是濕濕的?女生褲底上液體的驚人秘密...若是繼續無知會害死自己!

 

2、「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呀?」


  有一些從陰道黏膜上脫落下來的上皮細胞、小陰唇皮脂腺的分泌物、大量陰道桿菌(學名叫革蘭氏陽性嗜乳酸桿菌)、還有少量白細胞,大概有二十多種微生物。


3、「我不喜歡這東西的樣子,也不喜歡它的氣味,能消除嗎?」

 

  不能,因為每個女人都需要它。陰道腔內的酸性環境能阻止外來病菌,不能生存和繁殖。這就是你聽得耳朵都聽出繭子也不見得真正明白的「陰道自淨作用」。


4、「可是,他不喜歡,怎麼辦?」

 

  讓他仔細拜讀這篇文章,男人怎麼就那麼愚鈍呢?這是最自然、最正常的生理反應,就像男人也有各種奇奇怪怪的生理現象一樣,他的「那話兒」上不知藏了多少細菌呢!只不過沒有明顯症狀而已,別以為不疼不癢就是健康的。


5、「聽說它和雌激素有關,是嗎?」

 

  是。如果體內雌激素增多,分泌物也會增多。這些增多的陰道分泌物就是大多數女性都不愛聽的「白帶」。

 

內褲地方總是濕濕的?女生褲底上液體的驚人秘密...若是繼續無知會害死自己!


6、「我發現月經週期中間的那幾天分泌物似乎特別多,是不是快到排卵的日子了?」

 

  沒錯。排卵期的宮頸內膜腺細胞分泌旺盛,分泌物很像稀薄、透明的蛋清,甚至能抻拉幾釐米都不斷,彈性非常好。

 

  排卵期一過就看不到這種情況了。等到月經前2天左右,盆腔開始充血,陰道分泌物又增多,有時還略帶血色,像是提醒你該準備衛生巾了。


7、「除了月經,還有哪些原因能影響它?」


  原因多得有些你都想像不到,比如避孕藥、抗生素、過敏、生病、懷孕、分娩、經期用品、缺乏睡眠、營養不均衡、情緒大起大落甚至壓力!


8、「我每天都得用衛生護墊,不然內褲的那個地方總是濕濕的,別的女性也這樣嗎?」


  有些女性(尤其是雌激素多的女性)子宮頸分泌的黏液特別多,只要這些分泌物稀薄但彈性好,顏色不是黃綠或者灰白,而且沒有明顯的令人不愉快的氣味。


  一般情況下是屬於生理性的,可能是體質有些虛弱,可以嘗試去看中醫,採用健脾、化濕、利水的中藥進行體質調節。

 

9、「怎樣才能看得懂陰道分泌物化驗單呢?」


  常見的有5項,第一個是「pH值」,表示陰道環境的酸鹼狀況,正常時pH≦4.5,如果出現陰道感染,pH值>5或者6。

 

  第二個是羅馬字母「I、II、III……」,I度和II度是正常,Ⅲ~Ⅳ度表示有炎症。


  第三是符號「+」,「+」只說明有黴菌或者滴蟲感染,但並不代表感染的嚴重程度。第四是「胺試驗」,是檢查是否有細菌感染的指標之一。


  還有就是「線索細胞」,醫生會通過這一項再結合「胺試驗」,來診斷是否有細菌性陰道感染。

 

內褲地方總是濕濕的?女生褲底上液體的驚人秘密...若是繼續無知會害死自己!


10、「我只要看到內褲上痕跡多多就疑心有炎症,吃些消炎藥就該沒事了吧?」

 

  擅自用藥恰恰是引發陰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也分為好幾種,用的治療藥物當然不會相同。再說,是否有炎症應該由醫生判斷。


  你平時能做的,是通過內褲上的痕跡初步看出陰道分泌物是否有異常。

 

11、「懷孕本身已經夠累人的了,分泌物也跟著添亂,好煩啊。」

 

  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體內雌激素逐漸增多,因而促進子宮頸和子宮內膜腺體的分泌增多,尤其是到懷孕後期更明顯。


12、「我非常注意清潔,可內褲上還是痕跡斑斑,簡直都影響到我的自信了!」

 

  別再折磨自己了!第一,每個女人都如此,第二,如果沒有它,首先你會生病,其次,當你想「嘿咻」的時候,
你會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你說什麼?對!就是那個意思啦。

 

編後語:親愛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些內褲上殘留的小訊息,如果不留意,還真的發現不了呢。所以小編在這裡提醒女性朋友們,以上的12個內褲健康小訊息,為了您自身的健康,女性朋友一定要留意了哇!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全台首例腦死器捐中途心臟停止繼續移植,器官受贈者紛紛出院!台大醫院12日舉辦記者會,分享一位腦死病人,於器官捐贈過程突發心肌梗塞猝死,現場立即啟動心臟死後器官捐贈流程,在不使用葉克膜輔助下,成功完成「心死」後的器捐作業。前立委蔡啟芳也到場分享,向台大團隊致謝,同時呼籲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7歲的上班族志鴻(化名)去年年初手指關節感到緊緊的,漸漸出現疼痛感,他並未即時處理,沒想到疼痛感覺逐漸加劇,直到雙手指關節也開始腫脹,連打字都出現問題,就醫後吃止痛消炎藥未見好轉,經轉診至風濕科就診,抽血檢驗發現C反應蛋白(CRP)及紅血球沉降速率(ESR)兩項發炎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臨床上一名年邁的奶奶,多年來脖子都有一顆突起物且越長越大,直到最近出現持續性的聲音沙啞,就醫才發現是因為脖子內長了一顆15公分的惡性腫瘤壓迫喉返神經,且腫瘤已經擴散到淋巴腺並包覆住頸動脈,需要趕緊施行大範圍的根除性手術。甲狀腺疾病好發女性 治療方式選擇多元負責收治個案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2019年研究報告,造成懷孕婦女吸菸之因素來自於社會經濟地位、尼古丁成癮、受吸菸伴侶影響及心理壓力等,然而,孕婦的吸菸行為會造成流產、胎死腹中和新生兒死亡等後果,甚至會對兒童時期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孕婦孕期戒菸 降低早產風險美國研究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死亡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