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全世界女性瘋傳的秘方,打擊最難解的經痛敵人!絕對有效!

很多女性對痛經並不陌生,痛經是因為女人身體發虛,寒氣比較多。行經前後或經期,出現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嚴重者腹痛劇烈,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稱為“痛經”。痛經常持續數小時或1—2天,一般經血暢流後,腹痛緩解。

全世界女性瘋傳的秘方,打擊最難解的經痛敵人!絕對有效!

 

痛經有三大並發症

子宮肌腺瘤:常見於40歲之上,多產婦,數次人工流產刮宮女性。子宮頸或宮腔粘連:常見於反复人工流產子宮內膜結核等病人。

盆腔炎症:下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候伴肛門墜脹感。還可引起生殖道畸形,子宮體太過前傾,陰道橫隔等機械性堵塞,使月經血外流不暢,積血而引發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症:常發於30~45歲的中年女性,因子宮內膜跑到子宮之外之處“安營扎寨”。受卵巢激素影響而增厚出血,因為不流出體外,刺激周邊組織引發子宮肌收縮或組織纖維化而引發痛經。

 

自測你的痛經有幾級?

痛經是讓每個女人心驚膽顫的毛病。痛經可輕可重,輕者臥床便可緩解,重者幾乎可在地上打滾。那麼,你的痛經是幾級呢?快來測試下吧!

1、腹痛難忍(2分)

2、腹痛明顯(1分)

3、坐臥不寧(2分)

4、休克(4分)

5、面色蒼白(1分)

6、冷汗淋漓(2分)

7、四肢厥冷(2分)

8、需臥床休息(2分)

9、影響工作學習(2分)

10、伴腰部酸痛(1分)

11、伴噁心嘔吐(1分)

12、伴肛門墜脹(1分)

13、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暫緩(1分)

14、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緩解(2分)

15、疼痛一天以內(1分)

 

【分析】

輕度一級:積分0-4分。

可通過心理、飲食的調節緩解,適當飲用薑茶、紅糖水、玫瑰花茶。

 

中度二級:積分4-10分。

可適當選擇藥物治療,採用溫和有效的中藥對身體進行調理,請醫師開中藥方子進行長期調理。

 

重度三級:積分10-20分。

注意,目前的生理疼痛已達到嚴重程度。要提高警惕,當心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疾病。

 

預防痛經 可以提前這樣做

據國外一家醫學權威機構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女性約80%有不同程度的痛經,我國痛經者約33.91%。如何愉快而健康地度過經期,對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根據經期腹痛程度的不同,我們把它分為三度。輕度:經前或經期下腹疼痛,無全身症狀,能堅持工作,生活不受影響。一般不需用止痛藥。中度:經前或經期下腹疼痛難忍,伴腰骶部酸痛、噁心、嘔吐,用止痛藥可緩解。重度:經前或經期下腹疼痛難忍,伴腰骶部酸痛、惡性、嘔吐、出冷汗,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用止痛不能緩解。

對於有痛經的女性朋友們,都應去醫院婦科檢查,找出原因。

 

對於不是由​​疾病引起的痛經,可以採取以下辦法,減輕或減少疼痛:

1、正確認識月經,知道月經是一個正常生理現象,不必顧慮,消除對月經的緊張、恐懼心理,心情要愉快。可以看一些有關生理知識方面的書。

2、經前期及經期少吃生冷辛辣食物,不要受涼,否則會加重痛經。可喝一些熱的紅糖薑水會收到良好效果。下腹部放熱水袋,改善盆腔血液循環,利於疼痛減輕,但注意不要燙傷腹部。

3、生活上註意調理,做到有規律。該睡則睡,該吃則吃,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利於身體健康和改善腦神經疲勞狀態。學習負擔過重的,可適當減輕。來月經前3天~4天,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因便秘造成盆腔充血,加重痛經。經期不要參加過重的勞動和劇烈運動。

4、藥物治療: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學習時,可口服止痛藥,如止痛片、複方顛茄片、阿托品等,均可止痛。由於痛經常發生在有排卵女性,排卵後卵巢產生黃體,疼痛可能與黃體分泌的孕激素有關。因此,可以用性激素抑制排卵。但性激素的應用比較複雜,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一般來說,採用性激素治療需3個月經期才停藥,多數人在停藥後半年內痛經不再復發。

相關推薦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常常感到疲累、浮腫,或是動不動就很喘?小心可能是「心臟衰竭」找上門了!過去幾年,資深藝人石松、台語歌王郭金發、英國巨星喬治麥可皆因心臟衰竭辭世,使得這個疾病獲得大眾關注,究竟為什麼會心臟衰竭?它的主要症狀有哪些?《每日健康》這次請來新光醫院心...

閱讀詳情 »

根據每日健康專訪鄭雲龍老師表示,最好到膝蓋高就好,而最好不要頃斜到120度。因為頸椎總是要找水平面,所以如果太頃斜,沙發越斜,你要找水平線才能看電視。那想當然爾。看起來是舒適的動作,其實就是在低頭。因此,沙發可以挑選頃斜角度不要超過110度,深度最好可以讓屁股可以塞到底。   想想當你平...

閱讀詳情 »

賴仁淙醫師表示,慢性疼痛就是指大腦過敏壞掉了,很多感覺器官,一些不重要的信號,都因此放大了。造成到處都痛、到處都不舒服,尤其是亂吃藥、甚至是狂吃安眠藥的病人,到最後全身都是病,高峰期通常是在40-60歲。   為何會在在40-60歲呢?因為此時是一個身體的決勝期。女生大概此時進入更年期,...

閱讀詳情 »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每3人就又1人有過敏問題,雖適逢季節交替、過敏好發的季節,但單側鼻孔老是流出清鼻水,卻沒有鼻子搔癢、噴嚏連連的過敏症狀,這樣是正常的嗎?林口長庚醫院鼻科主任張伯宏醫師提醒,當心,若為單側不明原因流鼻水時,恐為腦脊髓液鼻漏所致!提醒民眾若有類似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診檢查,延誤診治恐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