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球每小時有1人罹患「肺結核」 咳嗽持續2周要警覺!

全球每小時有1人罹患「肺結核」 咳嗽持續2周要警覺!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大家還記得早期鄉土劇常提到「肺結核」,劇中人物總是咳得很痛苦嗎?疾管署統計資料,我國結核病發生率從2005年每10萬人口73例,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每10萬人口約31例,累積降幅達57%。時至今日,2021年有7,187人確診結核病,每1小時就有1人確診。


世界衛生組織訂定2022年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主題為「Invest to End TB. Save Lives.」,呼籲各國投入資源在結核病防治,朝向2035年消除結核病目標。疾管署今(23)日舉辦記者會,呼籲各界正視結核病的危害並積極預防,及早就醫;同時宣布舉辦抽獎活動。


結核病症狀咳嗽居多 規律服藥可根治


在結核病防治第1線工作有30年的中華民國防癆協會理事長余明治表示,結核病與 COVID-19同樣為呼吸道傳染病,且在發病初期難與 COVID-19做區別,需透過檢驗才能助於確認區分。因此,提醒民眾如出現咳嗽持續2周、有痰、胸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就需要盡快就診。


同時余明治強調,透過6到9月規律服藥,可根治結核病。另外,受結核菌感染但尚未發病之潛伏結核感染者,一生中有約5%到10%發病成結核病的風險。過去多是看胸部X光確診肺結核,現在用特別的PCR篩檢也可檢測肺結核,且在未發病前,給予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可預防未來發病。


國際間結核病死亡率上升 未來將關心移工的健康狀況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薛瑞元表示,COVID-19疫情的關係使得近期結核病通報率下降,2019至2020年全球通報數未升反降18%,結核病死亡率上升,為2005年來首見,回到2017年死亡水準。我國結核病通報數過去平均每年以7%降幅下降,2019到2020年降幅略增為10%,所幸不像其他國家,因COVID-19疫情造成死亡上升之情形。


薛瑞元表示,現階段的目標是針對潛伏性感染做防治;目前觀察到65歲以上確診者上升,因此新的防治重點,將鎖定長照機構與醫院,或是高風險的山地原住民、移工。衛生福利部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目前除監測國外結核病傳染狀況以外,也定期關心東南亞移工的健康狀態,並提供公費治療,相信能有效降低結核病的傳染機率。


現在疾管署舉辦FB活動,透過FB、IG濾鏡宣傳防治結核病的理念,即可參加抽獎。疾管署表示,COVID-19疫情期間內我國仍積極維持診斷、治療、提供都治關懷等防治量能,降低結核病造成民眾健康及社會經濟的威脅與衝擊,也呼籲民眾對結核病的認識與預防,持續投入關注、響應活動。


更多NOW健康報導
▸想瘦身又要兼顧營養怎麼吃? 營養師大推這些油切食物
▸條條血管通器官 幹細胞結合3D列印技術加速血管新生

相關推薦

中醫師吳明珠認為,無論什麼原因導致的白髮,都是由「虛」造成的,即使是因血熱引起的少年白髮,本質也是體內肝腎精血損耗所引起的。但治療方式並不一樣,趕快看看!‧失眠、神經衰弱頭髮易白 吳明珠說,因為頭髮的生長全賴於精和血。「腎藏精,其華在髮」。頭髮的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不僅依賴腎中精氣之充養,也有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一名年約29歲的鍾姓女子,天生有蟹足腫體質,為了愛美,想要做整型,但卻怕讓疤痕擴大。到底有蟹足腫體質的人,是否可以作整形?醫師建議,有蟹足腫體質的人想要作醫美,只要避開蟹足腫好發部位即可,如前胸、肩膀、上臂、四肢關節、下巴以及耳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台灣社會貧富差距越擴越大,偏遠地區弱勢家庭孩子的求學之路愈顯艱困。為關懷偏遠地區貧困孩子的教育需求, Visa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合作「前進未來,小學生贊助計畫」,今年邁入第3年,持續為偏遠地區貧童募集助學金,幫助兒童順利求學。從2012年開始,Visa針對世界展望會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現在藍光波濾器正夯,除手機APP以外,還有保護貼,以及濾藍光眼鏡等。但是您知道什麼是藍光嗎?濾藍光是如何保護眼睛?會不會有反效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陳少鈞醫師表示,其實藍光並不會影響眼睛,太暗反而會加深近視,最重要的還是要讓眼睛適度休息。陳少鈞醫師說,根據能量的不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