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表示,全球COVID-19疫情於1月中旬達高峰趨緩,但仍然嚴峻,美洲、歐洲為目前疫情流行中心;另越南近期爆發感染源不明的大規模群聚,迄今累計271例本土感染者,疫情熱點集中在北部海陽省,但相關病例分布已擴及10個省市,當局研判具爆發次波疫情風險,故即日起將該國自低風險國家調整至中低風險國家;各國感染風險級別最新名單如下:
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紐西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寮國、諾魯、東帝汶、模里西斯、馬紹爾群島、柬埔寨。
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澳洲、新加坡、越南。
指揮中心監測資料顯示,全球累計103802724例確診,分布於193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26531092例、印度10766245例、巴西9283418例、俄羅斯3884730例及英國3852623例為多;病例中2257908例死亡,以美國455201例、巴西226309例、墨西哥159100例、印度154486例及英國108013例為多。
指揮中心籲請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入境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指揮中心指出,國內今日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病例(案917至918),截至目前累計16043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55366例排除),其中917例確診,分別為803例境外移入,7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8人死亡、834人解除隔離、75人住院隔離中。
指揮中心再次提醒,民眾出入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及洽公機關(構)等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因不易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且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請務必佩戴口罩,並應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更多新聞】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連呼吸 喝水都會胖? 原來是腸內菌影響代謝
工程師曾先生上班時經常需久坐寫程式,總覺得自己呼吸、喝水也會胖,可是隔壁同事愛吃甜食,不但不胖,健康檢查驗起來血糖也正常,想起醫師總是建議民眾吃高纖、低升糖指數的飲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照做後有效,但他的血糖卻不減反升?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代謝內分泌科醫師林家宏表示,事實上,每個人...
閱讀詳情 »這些搗亂睡眠的壞習慣 再不戒掉身體害了了
慢性失眠的形成因多,常見伴隨有不良的睡眠習慣及相關的認知扭曲,除了針對身體疾病或疼痛治療外,也需了解關於睡眠的正確知識,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練習放鬆,重新調整生活,真正的健康才得以回歸。 隨著現代人生活忙碌,面對的壓力愈來愈大,睡不著已成為許多人的夢魘。根據統計全台人口有慢性失眠的比例約占5分之1...
閱讀詳情 »早餐這樣吃 鈣磷比不及格骨鬆找上門
許多人都知道多攝取鈣質,可以鞏固骨骼健康,但卻不知道飲食中鈣磷攝取比例也很重要,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鈣磷攝取量為1.3:1,才能有效吸收鈣質,不過,研究發現,國人常見早餐「三明治、美式咖啡」,鈣磷比僅為0.21:1,長期下來,增加缺鈣危機,成為骨鬆高風險群。 據統計,台灣地區不分老少均缺鈣,高...
閱讀詳情 »人工合成八醣體 可啟動脊髓神經元修補機制
跌倒意外、車禍事故時,最怕中樞神經受損,以致癱瘓,即使醫學進步快速,但目前仍難以恢復原來神經功能,中央研究院發表最新中樞神經再生技術,經細胞實驗發現,以人工方式合成八醣體可啟動修補機制,修復脊髓神經元。研究論文於5月7日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