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球4分之1人口有脂肪肝 這樣做避免肝硬化及肝癌危機

全球4分之1人口有脂肪肝 這樣做避免肝硬化及肝癌危機

【NOW健康 彭怡惠/台北報導】依據109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有1萬1,737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3,964人,肝癌則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773人。然而,依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第4位,發生人數為1萬1,272人。肝臟相關病變早期並無明顯症狀,是不容忽視的沉默殺手,其相關死因序位及發生率都在前幾名,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BMI高、罹患脂肪肝機率也高 肥胖是重要因素之一


國外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數值越高,罹患脂肪肝的機率也越高。估計全球約4分之1人口有脂肪肝,在亞洲地區約27.4%的人罹患脂肪肝,推估至2030年,美國罹患脂肪性肝炎者發生率將上升63%,導致肝硬化發生率將增加168%及肝臟相關死亡人數增加178%,估計導致肝臟相關的死亡約80萬例。


由於肥胖是罹患脂肪肝重要因素之一,為保障肝臟健康,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應從源頭做起,透過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做好體重控制減少肥胖,以降低脂肪肝的發生。


脂肪肝僅次於B、C型肝炎 都是肝癌危險因子


脂肪肝是我國僅次於B、C型肝炎的肝病,根據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有24.3%肝癌是與脂肪性肝炎有關。致病機轉為脂肪肝、脂肪性肝炎進行至肝硬化、肝癌,而一般人常輕忽脂肪肝對身體的影響,造成罹癌風險的增加。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避免脂肪肝的產生,是阻斷肝癌的重要關鍵;如果已有脂肪肝的問題,應遵從醫囑、規律就醫、定期檢查。


如何改善脂肪肝? 可從飲食、運動做起


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過度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等,而上述因素可歸納為生活型態與慢性病控制。由於脂肪肝沒有症狀,讓人難以察覺,國人生活型態改變,例如:喜好含糖飲料、高脂肪食物,以及久坐缺乏運動等,導致體重增加甚至產生脂肪肝等健康問題。另外,加強慢性病病人服藥的遵從性,也可避免脂肪肝的產生。目前脂肪肝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研究顯示,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養成規律的生活型態或減輕體重,呼籲透過四大訣竅來進行減重:


1.認識自己的BMI:BMI計算公式【點入計算】,個人可依BMI來計算每日熱量攝取量。


2.聰明吃:多吃蔬菜、全榖雜糧、多喝白開水,減少含糖飲料,養成均衡飲食習慣。


3.快樂動:體重過重或肥胖者每天若能減少攝取300大卡熱量,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每週可減重約0.5公斤,運動除了能減重更能預防復胖,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度強度規律運動。


4.天天量體重:隨時監控自己的體重變化。


若民眾發現自己罹患脂肪肝炎,千萬不要相信偏方,請接受正規的治療,建議要定期追蹤肝指數及腹部超音波,避免肝硬化及肝癌的危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每4名眼疾患者就有1人乾眼症 專家提解方改善不適
▸帕金森病友別擔心斷電、異動症 緩釋型藥物納健保給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66歲的張姓婦人20多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關節逐漸變形造成行動受限,不僅肌肉萎縮,關節也逐漸變大,看起來就像關節上有一顆小饅頭。不但體重下滑,關節發炎疼痛,甚至因為行動上限制導致合併肌少症,晨起也會因為關節僵硬而甚麼都無法做,甚至連連上廁所都需要家人抱。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生福利部今天舉辦「第三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事人員頒獎典禮」,公開表揚對於守護民眾健康有卓著貢獻的醫事與社工人員,政務次長何啟功除對於得獎人克盡社會責任與善盡公醫使命的敬業熱忱予以肯定外,同時,也期勉所有部屬醫院的同仁能持續為營造更優質與安全的醫療環境而努力。頒發給62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民眾對於A型肝炎的認知不足,且40歲以下年輕族群大多未曾感染A型肝炎、缺乏保護抗體,國內A型肝炎疫情有上升趨勢,甚至較歷年同期來得高。醫師指出,民眾以為兒童不需注意A型肝炎問題,其實兒童仍有得到A型肝炎的風險,建議出生滿12個月的嬰幼兒,應接種A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近來網路瘋傳一段影片,影片製作者宣稱自己父親進行生酮(低醣)飲食,之後血糖值大幅下降。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指出,碳水化合物為葡萄糖主要來源,而大腦運作最需要的,就是葡萄糖,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雖然可以讓血糖下降,但卻會造成身體負擔,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或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