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把握HPV疫苗「黃金接種期」 9到14歲男女接種能防癌

把握HPV疫苗「黃金接種期」 9到14歲男女接種能防癌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只要打2針,就能大幅減少青少年罹患癌症的機率。多位兒科醫師齊聲呼籲家長陪同青少年接種HPV疫苗,並分享全球對HPV疫苗的研究與接種狀況。


5%癌症與HPV相關 包含子宮頸癌甚至頭頸癌


首先認識HPV。衛福部衛教資料顯示,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一種DNA病毒,會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HPV第16、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以及男女外生殖器癌的發生有關,子宮頸癌有超過70%是由HPV第16、18型所引起的;HPV第6、11型是最常見的低危險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可能會引起菜花,致癌機率相對小。


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陳伯彥醫師說明,全球有5%癌症與HPV相關,包含口咽癌、頭頸癌、子宮頸癌、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菜花等疾病都有可能。另外,HPV可透過微小傷口入侵造成慢性感染,雖有85%人體可自行清除,但殘留下來的病毒會造成慢性感染。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國際開始重視HPV,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9到14青少年在有性行為前,依照醫囑接種HPV疫苗,把握黃金接種期。


親密接觸造成傳染 女傳男案例多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親密接觸會造成男女互相傳染HPV病毒,研究指出,從女性傳給男性的機率,比男性傳染給女性更高,但是能產生HPV16抗體的男性少於5%。而男性可能因病毒引發口咽癌。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黃玉成醫師說明,在國外有30%男性體內會測出HPV病毒!同時HPV病毒不僅在生殖器感染,也會感染口腔。根據近日衛福部統計,口咽癌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名,而接種不僅幫助女性預防子宮頸癌,也能防範口咽癌,不限性別。他補充,至2020年5月,全球107國家將青少年女性納入HPV疫苗公費接種對象,33國將青少年男性納入。


最多打3針 14歲前施打少挨1針


李秉穎醫師強調「打疫苗是預防」,隨著初次性行為年齡降低,在此之前打疫苗,才能防範未來的子宮頸癌風險。黃玉成表示,「我國HPV接種率落後日韓,走最前面的是馬來西亞」。日本曾發生「痛痛女孩」,女學生打完疫苗後疼痛數月,驚動國際上的相關衛生組織前往調查,發現她只是「暈針」而已;但這造成日本政府暫停接種疫苗,接種率大幅降低,醫界疾呼可能使少女日後罹患子宮頸癌危險上升,才在2021年恢復施打。


陳伯彥醫師表示,HPV疫苗施打次數與年齡有關。9至14歲需要打兩針,但15歲開始需要打3針,建議14前及早施打。打完以後局部會疼痛,但還能忍耐。只要接種前避免空腹、坐著接種並放鬆心情,能有效避免暈針。最後陳伯彥醫師建議家長帶孩子接種HPV疫苗,保護未來的他。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每4名眼疾患者就有1人乾眼症 專家提解方改善不適
▸帕金森病友別擔心斷電、異動症 緩釋型藥物納健保給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每個人都有家庭醫師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啟動「全人全家全社區健康教育志工培訓計畫」,結合台灣省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退休教師及社區大學教師,透過培訓計畫成為家庭醫師志工,未來全台各縣市每個社區、每個家庭,甚至每個人都有專屬家庭諮詢醫師。計劃發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輪狀病毒侵襲力驚人!根據統計,國內5歲以下幼童每年約有2、30萬人次因感染輪狀病毒就醫,且是嬰幼兒因腸胃炎住院率首位,每3、4名患者就有1名要住院,症狀輕者發燒、嘔吐、水瀉,嚴重者可能脫水、多重器官衰竭,甚至致死,每年全球更達50萬人死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

閱讀詳情 »

俗語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這不僅是老一輩所傳承的觀念,越來越多研究也證實這項說法,特別在養育小孩的階段差異最明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發現,常接觸灰塵、動物毛髮和細菌的新生兒,日後罹患過敏和氣喘的機率降低。 研究人員追蹤 467 名出生在巴爾的摩、波士頓、紐約的新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達人網之前曾經報導過「多吃蕃茄可以降低停經婦女罹患乳癌風險」,其實蕃茄的好處不止這些。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吃蕃茄還可以降低腎臟癌的風險,一天如果吃 4 個蕃茄,可以降低 45% 機率。研究認為抗氧化是抑制腎臟癌的關鍵,不過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蕃茄中含有豐富的茄紅素,是一種抗氧化物,在過去的研究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