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身麻醉出現過敏性休克險喪命 心血管監視儀化險為夷

全身麻醉出現過敏性休克險喪命 心血管監視儀化險為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7歲林先生,因工作中跌倒而傷及頸椎,造成四肢無力及麻木,經診斷為頸椎狹窄造成脊髓壓迫,醫師建議進行減壓手術。此手術採全身麻醉,林先生在麻醉誘導後的血壓有逐漸降低的情況,醫師立即給予大量靜脈輸液,卻無明顯改善,在開始壓胸進行心肺復甦術同時,麻醉部醫師將動脈導管接上「進階心血管監視儀」,高度懷疑為過敏性休克,故針對過敏性休克立即進行治療後,林先生的生命徵象逐漸回穩。

麻醉出現低血壓 若為過敏性休克恐致命

奇美醫學中心麻醉部主治醫師王立楷說明,麻醉中病人若發生預期之外的低血壓時,需鑑別的原因眾多,包括病人原有的疾病、隱藏性出血、心肌梗塞、麻醉藥物的作用、過敏等,而醫材、麻醉藥物、消毒藥水、輸血等情況,都有可能引發過敏;如果只有發紅、搔癢、蕁麻疹等皮膚反應,並不太會影響生命安全,最擔心的是可能致命的過敏性休克(嚴重過敏)。

全身麻醉引發過敏性休克機率低 新型監視儀可掌握

全身麻醉發生過敏性休克的機率約一至二萬分之一,症狀包括:心跳過快、過慢甚至停止、血壓大幅降低、支氣管痙攣等,可能在幾分鐘內發作,也可能幾小時後才表現出來,但因為手術中的無菌考量,通常無法完全掀開病人身上的布單來檢視病人的皮膚是否有過敏的表現,加上病人在全身麻醉之下無法描述自己的症狀,所以有時無法即時正確診斷;所幸,利用各種新型監視儀皆可讓麻醉醫師進一步掌握麻醉病人的生理變化。

此外,王立楷醫師提醒,若曾有藥物過敏的經驗,一定要在手術前的麻醉訪視與麻醉醫師詳細溝通,才能共同守護手術中的麻醉安全。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農曆春節假期將至,許多家庭照顧者在新年期間忙著準備過年,但同時仍肩負照顧失能家人的責任;事實上,新北市衛生局提供7處全年無休的長期照顧管理站,有需要的民眾可申請預約。 喘息服務讓生活好轉 張奶奶平日與兒子共同生活,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但因多年前中風,使得原本的生活一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民眾認為胃藥(制酸劑)會導致骨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專家學者指出,制酸劑中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雖然可以有效治療胃食道逆流,但如果藥物劑量很高,又長期使用,便會增加骨質疏鬆症、骨折風險。 長期使用胃藥 必須定期監測骨質變化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中心家庭醫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0多歲男子,近日感到耳朵悶悶的、聽不太清楚,並伴隨頭暈的症狀,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耳膜破裂;所幸,破洞範圍不大、且沒有併發感染,一個多月後,破洞已自行癒合。 耳膜破洞 聽力會受損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蔡循典指出,正常情況耳膜微向內凹,但該患者的耳膜卻是向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全球每3秒就多一名失智症患者,在國內平均1天新增3名患者。預防失智該怎麼做?專家建議,多動腦、運動有助腦部活化,例如桌遊、太極拳都不錯;日常飲食應多蔬果、少紅肉,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 全球3秒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全球平均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