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冬天捏膀胱經增免疫力!從出痧點看出咳嗽、便祕這一些毛病

冬天天氣冷,別讓疾病來搗蛋!平時養生靠多練功,除了太極拳等武術之外,還可以透過背部「捏脊功」,捏一捏膀胱經,就能啟動五臟六腑的氣機,打通淤積堵塞,尤其心情鬱結,或外感邪氣,多推積在背部,因此進行此功法,有助於對抗疾病,能知道是否有咳嗽、便祕等毛病,再對症調理,以及提升免疫力,守住身體健康。

冬天捏膀胱經增免疫力!從出痧點看出咳嗽 便祕這一些毛病

「捏脊」一詞最早來源,是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的描述,是目前見諸文獻的最早記錄。本療法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效果也很突出。臨床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厭食、腹瀉、嘔吐、便祕、咳喘等。

捏脊功:以捏法作用於人體背部脊椎兩旁治療疾病

捏脊功,就是使用兩手的拇指與食指以捏法作用於人體背部脊椎兩旁,以治療疾病的功法。由於脊柱是支撐人體的棟樑,從脊髓延伸出來的脊神經,主宰著五臟六腑的生命活動。而脊背左右兩旁則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位置,聯繫著心、肺、肝、膽、腸等內臟。

膀胱經上有背俞穴,每一個俞穴對應一個臟器

具有中西醫結合醫學以及醫研所雙博士學位的劉吉豐博士表示,膀胱經是人體十二經絡中最長的經絡,膀胱經上的背俞穴(包括:肺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膀胱俞),每一個俞穴對應一個臟器,都各有對應的疾病症狀。如果在這一些俞穴上分別捏出痧,即代表有相對應的症狀問題。例如:如果肺俞有出痧點,可以看出有咳嗽問題,或有心血管疾病在心俞會有出痧點。至於膀胱俞有出痧點,則代表可能有憋尿習慣。

捏脊功養生保健、活化人體免疫

為了養生保健、活化人體免疫,進行捏脊功以兩指對合捏拿肌膚,拇指在前向後撚動,食指在後向前推動,邊捏邊交替前進。先從背部大椎穴開始抓,抓一、二、三次,停一下、撥一下,順便提振陽氣;然後再繼續往下捏,在肚臍後面再撥一次,就會發現有一些俞穴已經出痧了,一般要捏3遍。接著要排除體內廢氣,方法為使用手肘按摩委中穴,讓廢氣往下走、毒素往下排,最後是拱手在命門穴位置拍打一下,即結束捏脊功,順便收功。

冬天捏膀胱經增免疫力!從出痧點看出咳嗽 便祕這一些毛病

先從背部大椎穴開始抓,抓一、二、三次,停一下、撥一下,順便提振陽氣。(圖片提供/劉吉豐博士)

冬天捏膀胱經增免疫力!從出痧點看出咳嗽 便祕這一些毛病

捏脊功養生保健,有助活化人體免疫。(圖片提供/劉吉豐博士)

【捏脊功注意要點】:

1.脊椎兩側,旁開兩指的膀胱經,捏3下,停一下,再提一下,一共要重複3次。

2.大人從上往下捏,小朋友因為陽氣未足,所以是從下往上捏。

3.捏脊功要避開子時(半夜11點到凌晨1點)和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

4.本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飯後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時後再進行。

提醒,患有癤腫、皮膚病者,不可使用本療法。伴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宜慎用。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8/714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食藥署昨(29)日公布首款家用唾液快篩審核過關,但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深夜臉書貼文揭露,這款南韓製唾液快篩試劑由「福又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拔得頭籌,而該公司創辦人是高端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引發質疑。 徐巧芯對此發文表示,「食藥署官網『專案輸入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核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明天5月1日上線,確診者接到確診通知時,應列出同住親友名單到資訊系統,由資訊系統開立居隔通知單給密切接觸者。 ▲「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流程說明。。(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如果在醫院PCR陽性,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追求目標的途中,很容易會感到灰心,這種心態被巧妙地命名為「管他的效應」(what-the-hell effect)。相關研究顯示,即使只是微小的失敗,比如每天的飲食只超出目標幾卡路里,也可能導致我們的行為陷入惡性循環,像是乾脆一口氣吃掉整個蘋果派。對於曾嘗試減重的人,應該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4歲的燒傷患者友倫,2年前以全校唯一名額進入臺灣蒙地拿車廠實習,總是勤奮學習技術,實習未結束就獲聘為維修工程師,卻在一場車禍意外中全身55%面積燒傷。他下肢嚴重燒傷,導致無法站立、行走,傷後一年,透過入住陽光之家與復健的協助,近期他終於能重返職場,就像是重新開機一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