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冷氣吹出病? 中醫教你排除「熱感冒」

冷氣吹出病? 中醫教你排除「熱感冒」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的影響,台灣夏天一年比一年熱,炎炎夏日,待在冷氣房是再舒服不過的事情,不過長時間窩在冷氣房,也是會生病的!高溫下自律神經會使血管擴張,把熱氣排出體外,但如果室內外溫差超過5度以上,身體表面感覺到外面的冷空氣,使皮膚或毛細孔收縮,避免熱的釋出,兩相衝突下,生理功能就會紊亂失衡。長時間處於冷氣房,使末梢血循差又不排汗,肌肉緊繃,新陳代謝變慢,而且腸胃活動也減弱,排熱機能無法充分運作;當身體的排熱機制來不及運作,體溫直線飆升,就會造成脫水等現象。

室內外溫差控制在5度以內
以中醫角度,中暑現象屬於「陰暑」,因皮膚毛孔、微血管收縮,體溫調節失衡,有惡寒發熱、頭痛噁心、身體倦怠等類似感冒症狀,因此也稱為「熱感冒」或「暑濕性感冒」。為了不擾亂自律神經的平衡,室內外溫差還是控制在5度以內較好。

冷氣病可能加重過敏症狀
冷氣病不是真正的疾病,但是確會造成一定生活困擾,例如流鼻水、鼻塞鼻癢、打噴嚏、眼睛乾澀、輕微咳嗽、頭昏頭痛、倦怠、全身痠痛、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痠痛、經常容易感冒等,這些和一般過敏性鼻炎症狀的確很像,但是更像中醫所說的「表寒證」。

12大擊退冷氣病的方法
1、冷氣溫度控制在攝氏25~28度間。
2、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患者,可戴上口罩,減少呼吸道不適。
3、在桌上放一杯水,幫助調整室內環境的濕度。
4、多喝溫開水,可適量飲用薑茶,幫助身體保暖。薑茶以不過量為原則,避免中暑。
5、每半小時~1小時,起身活動筋骨。
6、體質較虛者,可穿戴薄外套、薄絲巾,保護肩頸部位的溫暖。
7、少吃冰冷食物,例如生魚片、冰品、冰飲、大啖西瓜。
8、要到戶外前先在走廊適應溫度,減少強烈的溫差所帶來的不適。
9、按壓穴道,例如風池穴、合谷穴、耳朵。
(1)風池穴: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與髮際線相交、拇指所觸凹陷處。有助放鬆頭頸部肌肉、舒緩頭痛。
(2)合谷穴:位在手背拇指、食指間,二指併攏高起之虎口處。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適度揉按能讓全身的氣動起來;帶動腸道的蠕動,發揮調節腸胃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好處。
(3)按摩耳朵:出現頭痛症狀時可按摩耳朵四周,調整腦部血液循環,減緩頭痛。
10、多運動增強血管彈性,讓毛細孔恢復正常排汗調節體溫功能,增強人體對抗溫差的耐受力。
11、有意識地多眨眼,保持眼睛濕潤,避免眼睛乾澀所造成的慢性發炎。
12、冷氣或電風扇口不要直接對身體吹,容易造成頭痛以及關節部位受寒而痠痛。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兒童腸病毒、流感out 醫師這樣用抗病菌產品

免疫治療擊退皮膚癌復發噩夢 近九旬嬤符資格沒在怕

術後服藥變男聲?停藥害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4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7歲的男性半年前來到成大醫院耳鼻喉科求診,主訴多年前發現右側頸部在耳朵下方有一約1公分的小腫塊,沒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因此不以為意,但最近腫塊半年來明顯變大,而同事也因為頸部長腫塊被診斷出鼻咽癌,讓他很害怕,擔心是同樣的情形。 初步診斷是腮腺腫瘤 成大醫院耳鼻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黃軍瑋報導)一名年約55歲男性出車禍,結果肋骨骨折,肋骨受傷根數、部位超過10處,他接受微創肋骨矯正復位手術後,隔天就可翻身、下床。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醫師謝志明表示,肋骨骨折不只造成疼痛,嚴重甚至會致命。目前治療肋骨骨折有新進展,新的治療方式不只可減輕疼痛,也大幅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鬼門關前走一遭! 三鐵健將昏倒險猝死 今年53歲的康先生,是三鐵健將,平時生活規律,卻在今年九月底,突然發生劇烈氣喘,接著昏倒喪失意識,經緊急送醫急救後,目前維持定期追蹤觀察。負責收治此案例的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秘書長暨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內科部主任謝育整表示,康先生為心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冷氣團陸續報到,讓人大呼好冷!三五好友趕緊相邀,吃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藥膳排骨等,想要補身、驅寒暖身。不過,醫師提醒,乾癬患者吃這類藥膳鍋物千萬要小心,當心會刺激免疫力,恐造成病情失控、乾癬發作。 乾癬患者不適合進補 每當天氣變冷,羊肉爐、薑母鴨的店家生意都特別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