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遭遇校園霸凌 青少年心理創傷難癒合?

遭遇校園霸凌 青少年心理創傷難癒合?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自殺是能夠預防!」每年9月10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指出,自殺死亡人數在2018年已下降至3,865人,但24 歲以下青少年族群上升幅度最多(增加11.7%),自殺通報人數上升趨勢也最明顯。李明濱呼籲,民眾可多利用「心情溫度計APP」,檢視情緒困擾程度,並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技巧,簡單一句關心,有助自殺高風險人看見生命希望。

全國自殺人數降 青少年問題成隱憂

根據台灣自殺防治中心統計,台灣的自殺死亡率自 2006年4,406人,逐年下降,並於2010年退出台灣十大死因,降至2018年3,865人,顯示自殺可以預防。

分析2018年自殺數據變化,與2017年相比,若以年齡層分析,24歲以下青少年族群上升11.7%(197人上升至220人),增加幅度較其他年齡層高。而2018年全國自殺企圖通報31,354人,比2017年增加2,737人,同樣以青少年族群上升36%(5,176人升至7,038 人)最高。進一步分析,青少年族群通報原因中,包含「精神健康」、「情感人際關係」、「校園學生問題」、「課業壓力」和「霸凌」等因素。

校園霸凌不可輕忽 推估72萬人想不開

李明濱提到,近幾年霸凌議題在青少年及校園自殺防治方面備受重視,近年調查結果顯示,年滿15 歲以上民眾約有15.3%表示自己曾經「持續」被霸凌(推估約312.5 萬人)。曾被霸凌民眾當中有54.3%發生在10歲至14歲,地點以在學校(71.3%)居多,而受霸凌形式以言語霸凌(81%)最為常見。

而在曾被霸凌民眾中,有50.8%表示因為被霸凌,造成明顯的身體或心理傷害,其中45.3%(推估約72.0萬人)一生中曾經認真地想過要自殺。

人人成自殺防治守門員 善用心情溫度計APP

李明濱呼籲,每人身邊可能有許多情緒困擾而需求助的親友,適時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技巧,這時簡單的一句關心,都能幫助親友看見生命力量,人人都可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陳靜敏委員則表示,老年人與青少年是自殺防治策略重要族群,需各界關注。她也提到指標性策略部分如自殺關懷訪視,有被關懷服務經驗的自殺企圖民眾自殺率則會下降65%,顯示自殺關懷訪視員在自殺防治系統中的重要性。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提醒,2013年起推出行動應用程式「心情溫度計APP」,讓使用者能夠隨時隨地檢測自己或親友是否面臨情緒困擾,並可以立即查詢所在地的心理衛生及精神醫療資源。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5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隨著春節的腳步接近,美容醫療機構紛紛藉由市招、單張甚至網路廣告推出各種整形、微整形美醫療程吸引民眾。但這些愛美之路真的安全嗎?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每年受理民眾醫療相關陳情案件近1,000件中,每10件就有約1.3件與美容醫學相關,而其中因購買醫美療程而衍生的費用爭...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製圖/吳紘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古人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這樣的時間分化法,其實與我們體內的五臟六腑有著相對應的關係,例如,子時到寅時(晚上11點至半夜3點)應要就寢,進入深層休息;辰時(上午7點)起床吃早餐;午時和酉時(中午12點和傍晚6 點),則應小憩。 此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日常生活中,多少都會出現一些造成傷口的機會,像是煮飯切到手、使用美工刀、遭紙割傷等等,雖然傷口不大,但些許的疼痛揮之不去相當惱人。到底如何處理傷口才最適宜?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王筱涵指出,傷口除了消毒之外,每次換藥前清創也相當重要,若只是重複上藥而未清除傷口上殘留的藥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兒童少年保護統計資料顯示,兒童及青少年疑似不當對待案件通報數量逐年攀升,受理案件人數達到4萬件,而兒童不當對待致死案件,近5成是未滿3歲的嬰幼兒,顯示完備兒少保護網絡為當務之急。守護受虐兒健康 台大兒保中心獲捐助台大兒保中心邁入第4年,除了獲得台北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