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頸部腫塊竟是腮腺瘤 應切除以免癌化

頸部腫塊竟是腮腺瘤 應切除以免癌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7歲的男性半年前來到成大醫院耳鼻喉科求診,主訴多年前發現右側頸部在耳朵下方有一約1公分的小腫塊,沒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因此不以為意,但最近腫塊半年來明顯變大,而同事也因為頸部長腫塊被診斷出鼻咽癌,讓他很害怕,擔心是同樣的情形。

初步診斷是腮腺腫瘤

成大醫院耳鼻喉部張展旗醫師表示,經詳細問診及理學檢查後,初步診斷是腮腺腫瘤,再安排電腦斷層掃描和頭頸部超音波導引下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懷疑是惡性腫瘤,因此趕緊安排手術完整切除,病理報告顯示是惡性混合瘤。目前病人追蹤已半年多,病況穩定且癌症無復發。

頸部有腫塊很常見

張展旗醫師表示,頸部腫塊是門診很常見的疾病,所幸大部分都只是淋巴腺發炎腫大,僅需藥物治療及追蹤就好。有些則是因先天性病灶,如甲狀舌骨囊腫、腮裂囊腫,或是感染性病灶如淋巴結核、頸部膿瘍等,以及腫瘤性病灶如淋巴癌或其他癌症轉移到頸部淋巴結等,病人可能就需要手術處理。

腮腺腫瘤應手術切除

張展旗醫師說,像腮腺腫瘤是頸部腫塊常見診斷之一,約八成屬於良性腫瘤,又以混合瘤占最大宗。但不幸的是,混合瘤可能隨時間演變,有一部分病人的混合瘤會癌變成惡性混合瘤,屬於腮腺癌的一種。因此,一般都建議腮腺腫瘤應手術切除,以避免腫瘤繼續長大,甚至轉化為癌症。

使用顏面神經偵測系統減低併發症

由於顏面神經從顱底鑽出分布到臉上,會穿過腮腺而產生許多細小分支,萬一造成顏面神經損傷,就會產生口嘴歪斜或眼睛無法閉合的併發症,使得有些病人因而害怕開刀。張展旗醫師表示,成大醫院配合使用顏面神經偵測系統,可以減低手術中顏面神經被切斷的機率。

有不明腫塊應儘速就醫檢查

張展旗醫師提醒,若自己摸到頸部有不明腫塊,最好先找耳鼻喉科醫師詳細檢查評估,千萬不要不理,以免危害自己的健康。針對腮腺腫瘤,手術後仍須定期追蹤,除了腫瘤可能復發外,有些抽菸的男性病人也容易在對側腮腺長腫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4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世界衛生大會正如火如荼展開,台灣今年未收到邀請函,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等人,仍在日內瓦舉辦國際記者會向國際發聲。總統蔡英文也以預錄影片,表達「台灣未受公平對待」。陳時中則強調,台灣有世界最好的健保系統,非洲豬瘟防疫的經驗,可以分享給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童年玩過寶可夢的玩家,大腦中居然有「寶可夢」區域!史丹佛大學掃描童年曾玩寶可夢、成年後其大腦的研究發現,人腦中的枕顳溝(occipitotemporal sulcus)區域,對於寶可夢的圖像反應特別活躍。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Jesse Gomez指出,這項發現有助解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武田響應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愛心輔具銀行」計畫,在新年度推動企業社會責任(CSR)活動,全體員工齊出「力」,為花東弱勢民眾組裝輪椅,提供更充足的輔具租借資源。門諾基金會創建「愛心輔具銀行」 改善花東弱勢族群生活對於身障者或長者而言,輔具是讓他們得以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三十二歲的黃小姐,平日會計工作忙碌,去年初偶然摸到脖子出現腫塊,原以為工作壓力大或感冒所致,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甲狀腺有一顆約兩公分大的結節,進一步細針穿刺檢查發現是良性。但今年初再次穿刺檢查,結節長大至四公分疑似發展成惡性,醫院替她進行甲狀腺切除及頸部淋巴取樣,確診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