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出國患者疫情難領藥 愛滋友善醫療系統千里送藥

出國患者疫情難領藥 愛滋友善醫療系統千里送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愛滋友善醫療系統千里送藥!受疫情影響,滯留國外愛滋感染者難每3個月回診領藥。對此露德協會秘書主任藍元亨表示,在疾管署同意下,民間團體合作幫助患者,持處方箋的正本領藥,並依合法途徑寄送海外給患者。桃園醫院醫務秘書教研部鄭舒倖主任指出,臨床證據已確立「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U=U)概念,在穩定服藥篩檢下,已沒有傳染他人的疑慮,呼籲感染者接受篩檢治療。

愛滋友善系統 民團千里送藥

鄭舒倖主任指出,從今年疫情爆發開始,發生部分個案因滯留國外、隔離或醫院感染管控延誤領藥,後續都已經透過友善醫療體系,加上各地民間團體的努力,已經順利讓感染者們都持續接受治療。

鄭主任說到,一名滯留香港的個案,因疫情限制無法回國,透過民間團體的協助,持處方箋的正本成功領到藥之後,依循合法途徑順利寄送至海外,讓他持續地接受治療。

愛滋公衛模範生 台灣已達「88-92-95」國際防治目標

為了在2030年達到「零感染」、「零死亡」與「零歧視」的目標,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提出90-90-90計畫,在2020年達到90%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90%知道自己狀況的感染者可以接受適當治療、90%接受治療的感染者成功抑制病毒量。

雖然疾管署公布愛滋防治成效已達88-92-95的好成績,但也代表著還有12%的感染者未知自身感染狀態。鄭舒倖主任指出,大多數患者都是因為害怕個資曝光、家人親友的異樣眼光,甚至是就醫後的不友善對待。台灣民眾對愛滋的認知有落差,甚至認為透過肢體接觸或是唾液就有可能會傳染,這不僅形成對愛滋不友善的社會環境,更可能導致因為已感染但未確診就醫,而成為防疫上的破口。

U=U (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 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

鄭舒倖主任提到,HIV感染者並不等於愛滋病患,隨著治療方式的突破,即使已發病成為愛滋病患,也有機會恢復成為單純感染者的身分。近年來包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內,大量的臨床證據已經堅定地確立了「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U=U)的治療概念,是具有科學實證的,可以透過有效控制HIV病毒的傳播,且可以減少許多HIV感染者面臨的不平對待。

鄭舒倖主任指出,抗病毒藥物進步,透過一顆複方藥物,採雞尾酒療法,患者治療後側不到病毒,感染者的壽命已可和常人無異,且性行為、懷孕也沒有傳染他人的風險。

藍元亨表示, U=U對於感染者的意義更為重要,代表著感染者有機會可以自然受孕,他分享一位女性帕斯堤(Positive)朋友,在穩定的服藥及定期篩檢下,已經測不到病毒量,與醫護充分溝通後,自然受孕生下健康寶寶,也沒有將病毒傳染給先生,目前孩子已經2歲,希望透過U=U治療共識,減低社會對感染者的恐懼。

他指出,台灣仍有12%患者還沒接受篩檢,呼籲唯有消弭標籤與污名,才能讓更多具有感染風險者出來接受篩檢,也讓感染者有信心持續接受治療與追蹤。

【延伸閱讀】

心律不整不用「燒」的 冷凍消融導管新選擇!

求職季到來 打造人見人愛好外型

晚期卵巢癌做基因檢測 找對藥拚存活

深耕彰化,彰基心臟外科主任陳映澄 10年用「心管」好您的健康 !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9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安寧緩和療護扎根台灣多年,社會對於生死大事的觀念和認知皆發生劇烈改變。安寧照顧基金會發表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傳統醫療「急救到底」的思維已被翻轉,民眾對於生命的思考以及對安寧療護的認知,都較過去顯著提升,且年齡越長者對於安寧療護的接受度越高。病人自主權利 不再是忌諱話題 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現代生活壓力大,愈來愈多人因工作而經歷憂鬱、焦慮的情緒,進而前往身心科就診、求助於藥物,但只能治標不治本。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李文瑄醫師分享,發源於日本的「森田療法」結合西方精神分析治療與東方禪學的精神,成為現代人處理各種情緒的另一種治療選擇。李文瑄醫師表示,許多初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臉部清潔不乾淨,再多保養品、醫美也難發揮!許多女性愛美,做醫美、敷保養品卻效果不明顯。醫學美容中心主任賴昕隄指出,市面上有各種藥品、保養品,但臉部清潔不乾淨,貴重保養品也難發揮。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江紀萱建議,臉清潔不乾淨,容易有皮膚問題,若使用皮秒、淨膚雷射等醫美療程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花蓮報導】今年2歲的小美(化名),一出生就患有心房中膈缺損,屬於先天性心臟病中的1種,不僅體重較同齡孩子輕外,運動功能也不好,經過花蓮慈濟醫院兒童急重症科主任裘品筠以心導管手術,使用閉鎖器將心房中膈缺損塞住,改善了小美的心臟負擔,體重也開始上升,終於能健康地成長。 裘品筠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