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風險攝護腺癌治療平均半年就有抗藥性 合併療法納保嘉惠病患

高風險攝護腺癌治療平均半年就有抗藥性 合併療法納保嘉惠病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攝護腺癌風險有別 存活率也不一樣

很多男性上了年紀攝護腺出狀況,通常是良性攝護腺肥大,或是無傷大雅的低風險攝護腺癌。小心!如果罹患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平均存活率不超過5年,必須及早治療。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蔡曜州主任表示,低風險攝護腺癌患者病程都相當穩定,死亡的病人相當低;至於高風險攝護腺癌通常早期沒有症狀,一旦有症狀,都是較嚴重且難以控制,且病人存活率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越來越低。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性高 治療易產生抗藥性

只要格里森分數大於8分、3至4處骨轉移,以及有內臟轉移,3項符合其中2項,就屬於高風險的轉移型攝護腺癌,且符合項目越多表示病情惡性越高。

傳統荷爾蒙治療,從下視丘、腦下垂體、睪丸等內分泌系統抑制男性荷爾蒙生成,阻斷癌細胞能量來源,但因無法完全阻斷男性荷爾蒙,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平均7.4個月就會產生抗藥性。

新型雄性素受體合成抑制劑 能全面抑制男性荷爾蒙

蔡曜州主任指出,現在的治療趨勢,是提前在第一線就併用新型抗雄性激素受體合成抑制劑或化療。以傳統荷爾蒙合併新型抗雄性激素受體合成抑制劑為例,研究顯示有助讓病人的存活延長將近1年以上。新型雄性素受體合成抑制劑可以全面抑制雄性荷爾蒙,讓癌細胞的生長及擴展、轉移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七旬翁攝護腺癌治療瓶頸 合併療法穩住病情

蔡主任分享,曾有一名78歲老翁因為骨頭劇烈疼痛,就醫才確診晚期高風險攝護腺癌,格里森分數9分並有多處骨轉移。剛開始以化療及傳統荷爾蒙療法治療,但很快就產生了抗藥性。

後來決定合併新型抗雄性激素受體合成抑制劑治療後,病情就控制得相當良好,轉換治療將近2年的時間,患者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維持在0到1水準值,且病人的生活品質很好,仍可以常常外出運動,自在生活。

新型雄性素受體合成抑制劑納保 嘉惠高風險攝護腺癌患者

挽救了老翁的新型抗雄性激素受體合成抑制劑治療組合療法,過去僅能作為後線使用,但健保署最近宣布將其納入第一線給付用藥,期盼幫助高風險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病友更好的控制疾病。醫師也呼籲中老年男性若有過度頻尿、血尿等排尿狀況及家族史風險,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早發現治療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9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齡75歲的阿香,已經洗腎八年了,每週洗腎的時間就是老伴最擔心的時候,因為阿香的血磷控制不好,洗腎中常會血壓突然下降,並出現翻白眼、意識不清、冒冷汗的情況,需要護理師即時趕血搶救,令老伴十分揪心不捨;但自從阿香參加了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的控磷計畫,短短半年即有效控磷,讓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杜絕失智症找上門,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失智指南!世界衛生組織(WHO)「減低認知退化和失智風險指引」中指出,老化是失智症的主因,然而改變生活習慣可以預防1/3失智症風險,包含運動、健康飲食、控制高血壓、血糖、戒菸等。羅東博愛醫院預防醫學中心主任許博文則建議,社交活動也很重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反覆下腹疼痛要小心! 恐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惹禍莫名反覆下腹疼痛,恐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惹禍!有位30歲的美珍(化名)是一名室內設計師,四年前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巧克力囊腫而接受手術治療,術後僅使用半年的停經針劑藥物,沒有定期回診追蹤。一年前開始出現下腹部疼痛、解便不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位65歲的女性患者,罹患乾癬近15年,身上有將近90%的面積都佈滿紅色斑塊與皮屑,因此每天早起後的例行公事,就是開始清掃掉落在地板上的皮屑,而個性較傳統保守的她,因擔心疾病對家人與另一半造成困擾,數十年來都維持與丈夫「分房而居」的生活模式。過去因照光與口服藥等傳統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