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分秒都想滑手機確認訊息、滑IG、FB動態一定看完,手機成癮症小心找上門!|健康

等車搭車、排隊等餐、上大號、吃飯聚會、睡覺前一定都會做的事是什麼?答案就是「滑手機」!無論有沒有正在回訊息,還是發文,忍不住刷新頁面看著朋友又去哪裡玩,又有什麼新奇有趣的事物,要是一整天不能滑手機是不是光用想的就令人煩躁不安?以下就來看看你是否已換上了手機成癮,該如何改善呢?圖片來源/pinterest

 

#檢視自己是否有手機成癮症

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初步檢視出是否患有手機成癮症,以符合程度給1-4分,若是得分越高就要注意囉!

☐只要滑開手機即使原先的事已做完,還是會忍不住再玩一下其他APP

☐過去三個月中我花了更多的時間在滑手機,或覺得要更多才足夠。

☐如果沒辦法滑手機,就會坐立難安感到焦躁。

☐因為低頭使用手機造成身體痠痛、視力受損。

(延伸閱讀:治療失眠法!改善睡眠品質小訣竅,自我診斷失眠患上「這3點」就該注意|健康

分秒都想滑手機確認訊息 滑IG FB動態一定看完,手機成癮症小心找上門!|健康

▲圖片來源/pinterest

 

#網路發達造成「社群恐懼症」

社群恐懼症也稱作錯失恐懼症,這種焦慮建立在想要和他人保持不斷連的關係,任何事情、新聞都想跟上,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就錯過了什麼有趣或有意義的事情,對於他人更新狀態變得患得患失,每個人都只呈現美好、包裝過的訊息展是在網路上,卻更加深孤獨和厭倦等負面情緒,只因為每個人看起來都比我好。(延伸閱讀:你也得了社群憂鬱症?以下5點如果全中,快學學人家賽琳娜暫別IG吧~|生活趣聞

分秒都想滑手機確認訊息 滑IG FB動態一定看完,手機成癮症小心找上門!|健康

▲圖片來源/pinterest

 

#建議改善方法1:關掉訊息通知

首先先將容易使人分心的訊息通知通通關掉,保留鈴聲與通話功能,如果真的有重要事情還是能撥打電話與你聯繫,避免看到訊息就想回,或是不斷關注他人是否有按讚貼文,直接了當的錯失那些訊息,等到有空閒時再一次處理與回覆,斷斷續續的刷新頁面只會讓心情更加焦慮。(延伸閱讀:太考慮他人心情=沒主見?高敏感人的職場總是進退兩難,5大特點都讓人慘兮兮|人格特質)

分秒都想滑手機確認訊息 滑IG FB動態一定看完,手機成癮症小心找上門!|健康

▲圖片來源/pinterest

 

#建議改善方法2:用手錶,而不是看手機時間

當別人問你「現在幾點了?」你的第一直覺是拿出手機還是查看手錶?抓到了吧!現代人依賴手機成癮,根本也懶得戴手錶出門,雖然只是看個時間短短幾秒而已,但很多人看到手機螢幕就忍不住開滑,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就連看時間的習慣都要徹底改變,回歸還沒有手機的時代,調好鬧鐘再入睡,避免睡前給自己藉口「滑一下手機」,平時就老老實實的確認手錶報時吧!(延伸閱讀:李聖經手腕上的《手錶》不時透露出品味與質感,妳的質感有幾分?|手錶推薦

分秒都想滑手機確認訊息 滑IG FB動態一定看完,手機成癮症小心找上門!|健康

▲圖片來源/pinterest

 

#建議改善方法3:吃飯時、專注時將手機放到遠處

其實現在有許多APP都是針對「手機成癮症」所設計的,比方說Forest專注森林只要設定好時間種下種子,接下來的30分鐘他會茁壯成一棵大樹,若是中途打開手機,樹苗就不會順利長大了,正是這樣的概念,在需要專注讀書、工作,或是吃飯時,將手機放置遙遠的地方,專心在當下的事物上,能有效提升做事效率,並暫時戒掉低頭習慣。(延伸閱讀:跟楊穎5大生活原則做,讓身體年齡超逆齡~25歲走下坡根本不存在!|女星保養祕訣

分秒都想滑手機確認訊息 滑IG FB動態一定看完,手機成癮症小心找上門!|健康

▲圖片來源/pinterest

 

你們一天平均花多少時間在滑手機上呢?

 

延伸閱讀:4招改善滑鼠手!手腕操KO上班族職業病~|健康提點
生理痛每月如期報到看這裡!吃巧克力小心痛感加倍,舒緩運動才夠力|拉伸運動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胸大就是美?隨著隆乳技術與假體材質越趨成熟,越來越多人追求的不僅是豐滿的上圍,還渴望視覺上與觸覺上更接近真實乳房。義乳材質現已有「4D流動膠體」的革新材質,能讓胸部隨地心引力而變化,可以在站立時呈現「水滴狀」,平躺時呈現「圓盤形」,與過去只能呈現單一型態的材質相比,已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全球都緊鑼密鼓地關注新冠肺炎疫苗的開發進度,先前傳出牛津大學與藥廠共同開發的疫苗因嚴重不良反應喊停,對於所有藥物的臨床試驗來說是很正常的現象,找出問題、確認劑量及效果就是臨床試驗的意義。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醫師指出,全球的疫苗開發,共同面對的問題是免疫加強(im...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自己或家中是否有孩童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這是1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成人也會受到影響。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指出,約有5%至20%的兒童曾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其中有90%的兒童會在5歲前發病,其中約有7成的兒童父母也有異位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70歲陳姓阿嬤是「少奶奶俱樂部」成員,確診乳癌之後,接受乳房切除手術,術後在醫師建議下,完成行乳房重建手術,因為她退休後最大的休閒與生活樂趣就是至陽明山泡裸湯,恢復乳房外觀,她自覺人生才真正圓滿。 「乳房重建不分年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歐陽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