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別再說「智齒」無用! 3D列印輔助自體植牙成功率大增

▲3D列印輔助自體植牙,牙齒穩固隱憂少。(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別再說「智齒」無用,缺牙時可是自體牙齒移植的好來源,尤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24)日發表最新運用3D列印技術輔助牙齒自體移植的技術,在移植前,透過3D列印複製,可一比一修整出預計植入空間,避免過去先拔牙再種入的等待過程,可大幅保留細胞活性,提高成功率至95%。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顏明良表示,自體牙齒移植是老技術,有植牙需求的病人除了傳統假牙植牙,也可選擇用自己的牙齒進行自體移植,藉由改變牙齒的位置,讓原來功能性低的牙齒發揮大效用,像是很多人習慣除之而後快的智齒就是捐贈齒很好的來源之一。

傳統自體牙齒移植成功率大約70%到90%,而有了3D列印技術輔助之後,根據統計,自體牙齒移植成功率可進一步達到95%。

顏明良指出,過去進行自體牙齒移植,得先把捐贈齒完整拔除之後,再根據其形狀,在預計植入處仔細修整齒槽骨,讓齒槽骨的形狀與牙根的形狀接近,最後才將捐贈齒植入並固定,但在等待修整的過程當中,暴露在外的捐贈齒上的細胞活性會受損,影響移植的成功率。

捐贈齒拔除後離開口腔的時間越久,越容易對牙齒內的神經造成傷害,顏明良說,根據統計,拔除後的30分鐘內是移植的黃金時間,藉由3D列印打造出一比一的捐贈齒模型,手術時可先不拔起捐贈齒,而是利用模型來修整齒槽骨,等到修整完成後再將捐贈齒拔起、植入,從拔除到移植完成最快3、5分鐘以內可完成。

牙齒自體移植,顏明良指出,因使用自己的牙齒,較沒有排斥問題,清潔維護就如自然齒,不過,還是有條件上的限制,例如智齒形狀、有齲齒狀況的牙齒、牙根過短或其他齒源性發炎,建議有需求的病人可先諮詢專業醫師。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讓你“老掉牙”的牙周病 說起牙周病,也許你會覺得很陌生,但是從現在起你應該要了解它,因為如果得了牙周病,也許會讓你變成“老掉牙”的人!牙周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牙周病是什麼 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支持組織(牙周組織)的疾病,包括僅累及牙齦組織的牙齦病和...

閱讀詳情 »

全世界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國際糖尿病協會去年10月宣布,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85億,到了面臨失控的地步。 中國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30年內翻了兩番,成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國。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 美國《預防》雜誌最近一篇文章指出,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其實,只要做到以下1...

閱讀詳情 »

使用藥物調整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很常見的控制血糖方式,但往往會因為下藥太猛讓血糖瞬間過低,或是可能對腦部或心臟造成傷害。學者研究出利用藍光 LED 照射人體內的藥物,讓他們可以變成「開」或「關」的狀態,就可以用更精確的方式調控胰島素的多寡,降低對人體的傷害。這項研究刊登在「自然通訊」(Nat...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