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刷牙方式分齡 改善學齡前兒童齲齒率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刷牙是每個人從小該養成的好習慣,但身為家長的你知道隨著小朋友的成長,該用哪些方式協助他保護牙齒?又有哪些觀念長久以來一直被誤解呢?國健局表示,嬰兒長出第一顆乳牙就該開始清潔牙齒、看牙醫,以及使用氟化物,從3歲前養成護齒好習慣,可改善不斷竄升的學齡前兒童齲齒率。

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蔡珍重指出,刷牙的最佳時間點其實是在每天「睡覺前」以及「午餐後」,而非早上起床後。0-3歲的寶寶從第一顆乳牙長出來開始,家長就可選擇軟毛小頭,刷毛約3-4列,刷柄較粗易握的兒童牙刷幫寶寶刷牙,並記得使用含氟牙膏。不會漱口的幼兒,家長可用濕紗布協助擦拭;會自己動手的幼兒,先讓孩子自行刷一次(每面來回刷5下),家長再協助重新刷一次。

3-6歲幼兒刷牙的來回次數增為10下,可讓孩子自己刷一次,再由家長刷重點部位,如門牙正面(頰側面);6-10歲學齡兒童即可自己刷牙,刷牙方式也是每面來回10下,之後再由家長檢查;而10歲以上換牙(小臼齒長出來)後的兒童,再開始採取貝氏刷牙法。

至於被WHO公認為最經濟、安全且有效的齲齒殺手-氟化物,除使用含氟牙膏外,幼兒牙齒塗氟可降低乳齒齲齒率達33%、恆齒齲齒率46%。國健局表示,幼兒長牙後,國健局補助每半年一次免費塗氟,去年推動送氟到幼兒園,今年希望年齡層向下推廣至3歲前幼兒,才能無縫接起預防齲齒工作,讓孩子從小擁有一口好牙。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81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最近新冠肺炎在台灣嚴重肆虐,許多青光眼病患因為害怕上醫院而沒有回診,眼科醫師許粹剛提醒民眾,小心青光眼在新冠肺炎蔓延之際,悄悄地偷走您的視力!在眼科診療路上,常常因為病人輕忽疾病早期徵兆,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讓醫師格外惋惜,青光眼就是個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的疾病,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甚至是扁平足,很容易就埋下足底筋膜炎的危險因子,患者除了會感到明顯足跟疼痛,生活品質與活動力都會受到影響。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主任表示,運動傷害、體重過重、穿著高跟鞋或是老年人因退化導致脂肪墊的萎縮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足底筋膜炎,必要時可藉由體外震波治療...

閱讀詳情 »

2021.06.08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8日為止,已經有308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