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前立委李俊毅上顎牙根爛釀鼻竇炎 植牙後鼻病不藥而癒

前立委李俊毅上顎牙根爛釀鼻竇炎 植牙後鼻病不藥而癒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牙齒的疾病不僅是口腔問題,如果鼻竇遭細菌貫穿產生發炎,也可能導致鼻塞、鼻涕倒流等鼻過敏反應!正常情況下,牙齒會被1層健康的牙周組織如牙骨膜、牙床骨包覆,如果牙齒牙根有裂痕,或牙周、牙髓受到感染,上顎牙根又很靠近鼻竇底部,細菌就有機會互相流竄,造成牙齒與鼻竇持續發炎。直到牙齒損裂嚴重無法拯救,就需拔除壞牙,往往在去除病源之後,鼻病等症狀也就不藥而癒了。


前立法委員李俊毅就是這樣的例子,曾因為右側上顎小臼齒旁冒出膿包並感覺悶痛而就診,該牙齒20多年前已抽過神經、做過根管治療,牙醫師吳碧礽研判,膿包反覆冒出恐源自細菌滋生或牙根斷裂造成的發炎現象,加上他又有抽菸習慣,於是建議將壞牙拔除,進行積極治療。


吳碧礽指出,將李委員的牙齒拔除後發現,不僅牙齦外側長膿包,牙髓腔內也長了個黑色大膿包,小臼齒的牙根骨頭已被細菌侵蝕,連帶殃及鄰近的犬齒牙根也外露,治療過程中費了番功夫才將牙床骨感染源和菸垢仔細刮除乾淨,然後將與鼻竇相通的缺口以骨粉填補完成,再植入植體,順利裝上臨時假牙。由於當天採「即拔即植」的治療方式,翌日除了清創後的植牙傷口仍感到稍微疼痛外,原本纏身許久無法根治的鼻過敏、喉嚨卡痰以及右耳雜音症狀,隔天早上竟不藥而癒,成為他治療牙病後的意外收穫。


吳碧礽醫師說,李委員的例子應該是「即拔即植」,清創完畢又即時用植體堵住口鼻相通的洞口,才讓鼻子的症狀即時得以改善!以往從拔牙、補骨到植牙的3個步驟,前後至少需費時半年以上,在拔牙當下立即植牙,不僅能畢其功於一役,病患也不需一再承受手術的不適。擁有20年即拔即植豐富臨床經驗的吳碧礽醫師表示,植牙必須顧及對向牙齒的高度與牙床骨是否足夠的問題,選擇在拔除牙齒當下立即植牙會是最佳咬合位置,如果牙床骨頭狀況良好,就能立即裝上臨時假牙;若骨頭比較薄需補骨就要等待半年讓骨頭生長完整後,再裝上假牙,植牙會比較穩固。


植牙日益普遍,植體種類也相當多元,針對上顎鼻骨比較薄、或是牙根長在鼻竇內的患者,牙根持續發炎後就容易穿破鼻骨和鼻膜,除了治療時要再填補骨粉外,植牙時還須特別小心預留牙齒與鼻腔間的安全距離。鼻竇專用植體艾秀菲絲(OSSEO FUSE),這植體及配合的一鑽針特殊設計,已經過美國FDA核可,擁有多項專利設計,只要1次就能鑽洞到位,除了能將自體骨往內推入、還能於凹型植體底部放置骨粉,連同植體直接推入鼻膜下方,堵住口鼻相通的洞口,治療過程速度快、傷口小,植牙過程更輕鬆。


吳碧礽提醒,臨床上有許多病患往往等到牙齒出現症狀、感覺疼痛等才來就醫,平時應養成定期看牙醫、半年洗1次牙的習慣,藉由回診能及時發現牙齒問題,就能盡早治療、妥善處理。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蟬聯冠軍女性肺癌僅次乳癌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0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因對胰島素有著根深蒂固的誤解,起初相當抗拒治療,長久下來不僅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血糖控制日趨困難,即使每天服用十幾顆藥物也不見改善。在經過醫療團隊循循善誘下,終於嘗試接受胰島素治療,才發現胰島素原來沒有想像中的可怕,也不似過往必須帶著林林總總的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0歲的婦女,因久咳不止就醫,經檢查發現是乳癌肺轉移,起初這名患者使用抗荷爾蒙藥物治療,但經過9個月後身體產生抗藥性,加上患者本身不願接受化療,害怕化療產生的掉髮副作用會影響外觀,經醫師建議下使用CDK4/6口服標靶抑制劑,服用一年半腫瘤已有明顯縮小,咳嗽的狀況也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住中部的女士,膀胱過動症已15年,每次尿量只有50毫升,幾乎每半小時就要跑廁所,不敢出遠門,不勝其擾。為挽救生活品質,她決定開車北上尋求楊龍駿醫師治療,起初每次北上,沿途就要找休息站上廁所。經楊醫師透過頭皮針、耳針治療,並請患者練習適當忍尿,兩個療程後,她漸漸可以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體內正常的新陳代謝過程會使細胞不斷累積毒素,細胞會將毒素排進血液,最後送進肝臟排毒。這是一段極其精巧的排毒過程─—當毒素還在血液中時,在體內巡邏的抗氧化劑會前仆後繼的攻擊,避免身體遭受氧化,然後親自把這些毒素帶進肝臟。肝臟抓住毒素後,會釋放抗氧化劑,於是這些小原子再度回到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